清明祭掃,安全爲要

本報特約評論員

北京已連續多年發出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倡議書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加強調“安全祭掃”。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隨着清明節的臨近,祭掃也進入高峰期,森防工作迎來嚴峻考驗。各墓地陵園和相關公共服務機構要主動查找服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努力提高祭掃服務管理質量和人性化水平,引導市民羣衆理性追思、文明祭掃,自覺摒棄陳規陋習。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近日,北京市民政局、首都文明辦聯合發佈清明節“理性追思文明祭掃”倡議書,倡導廣大市民朋友踐行文明祭掃理念,傳承優秀文化,以理性之思寄託深情厚誼,爲建設綠色家園、弘揚時代新風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故人的傳統節日。清明即將來臨之際,北京市民政局、首都文明辦聯合發佈倡議書,從文明低碳祭掃、安全有序祭掃、節儉辦喪祭掃等方面呼籲大家推動殯葬移風易俗,弘揚社會新風,可謂正當其時、意義重大。

文明祭掃,安全第一。北京已連續多年發出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倡議書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加強調“安全祭掃”。倡議書提出要“嚴格遵守防火規定,不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祭祀區域”“聽從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引導,主動清理祭掃後垃圾雜物,共同防範火災隱患”……這些提醒和警示,看似嚴苛或瑣碎,其實是用往年的祭掃火災教訓寫成的,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現實性,應當成爲每個人堅守的底線。

每年三四月份是北京森林火災高發時段,近5年,北京市近九成的森林火災都發生在這一時間段。相較往年,今年的森林防火形勢更爲嚴峻複雜,主要體現在大風天氣多,無有效降水,再疊加春季氣溫快速回升、林區及周邊春耕生產、施工動火、踏青旅遊、民俗祭祀等活動增多,各類野外違規用火行爲頻發,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火情。對此,全市上下必須以慎之又慎的態度嚴陣以待,堅決築牢森防安全屏障。

近期,消防部門多次對野外違規用火案例進行通報,一再提醒人們火災無情、防火先行,但仍有個別人不以爲意,我行我素。比如,3月22日上午11時許,房山區張坊鎮發生山火,並蔓延至該區大石窩鎮。經全力撲救,明火已於當日16時55分被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經調查,山火系村民盧某某(男,37歲)野外祭祀燒紙引燃周邊雜草引起。目前,犯罪嫌疑人盧某某已被房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如今,盧某某雖然悔恨不已,但爲時已晚。這起火災事故再次警示人們:防火“安全弦”一刻不能鬆,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大意。野外祭祀活動中,謹防小火星釀大禍。

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隨着清明節的臨近,祭掃也進入高峰期,森防工作迎來嚴峻考驗。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工作時提出:“堅持未雨綢繆、防控結合,妥善防範化解各種風險挑戰”“關口前移強化森林防滅火”。各地要堅持以節點爲考點,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經營單位主體責任,紮實推進會商研判、預警響應、應急處置、宣傳引導等工作,綜合施策打好森防主動仗。

消防、民政、公安等部門要積極作爲,組織力量對墓地陵園及其周邊地區的消防設施器材配置、易引發火災部位開展“拉網式”排查,發現事故隱患隨時消除。同時,加強巡查力度和頻度,嚴格管控野外火源,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火行爲,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以“一萬”的措施防範“萬一”的可能,將森防安全防線築得更牢更實。

各墓地陵園和相關公共服務機構要主動查找服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努力提高祭掃服務管理質量和人性化水平,通過暖心的服務和春風化雨般的勸導,引導市民羣衆理性追思、文明祭掃,自覺摒棄陳規陋習。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文明祭掃需要每一個人身體力行,黨員幹部尤須走在前面,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率先踐行文明祭掃理念。我們每個人都應積極響應倡議,爭做健康文明、低碳祭掃的倡導者、傳播者和示範者,讓文明、低碳、安全、節儉祭掃成爲自覺行動,攜手預防和遏制森林火災等事故發生,合力奏響守護綠色家園、弘揚時代新風“大合唱”最強音,推動移風易俗在京華大地更加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