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衝擊 香港已非國際航空樞紐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指出,香港實施動態清零已失去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新加坡機場今年4至6月客運量高達730萬人次,較香港多達11倍。圖爲人流稀落的香港國際機場。(中新社)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指出,北京實施的「清零」政策已使香港失去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根據香港國際機場的數據,今年4至6月,機場客運量只有59.1萬人次,而同期新加坡機場的客運量高達730萬人次,較香港多達11倍。

由全球近300家航空公司組成、業務佔總運輸量83%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1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疫情爆發後首個實體會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幹事華爾希(Willie Walsh)在會議上表示,若中國明年繼續實施嚴格入境限制,將影響全球航空業整體復甦。

華爾希更稱中國的「清零」政策摧毀香港,使香港失去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並將難以重執牛耳,因爲其他交通樞紐已經後來居上、取而代之。

他把香港苦況歸咎於政府政策,而非病毒。他又說,政策亦重創當地業界旗艦國泰航空公司,國泰已大不如前。不過,目前港府正積極研議放寬入境管制。

據分析機構Sobie Aviation數字,今年第二季新加坡機場客運量達730萬人次,居亞洲之冠,印度新德里機場及泰國曼谷機場並列第二,客運量320萬人次。第四至第十位機場依次爲韓國首爾、馬來西亞吉隆坡、菲律賓馬尼拉、印度孟買、孟加拉達卡、澳洲雪梨、日本東京,客運量由290萬至180萬人次不等。

據香港國際機場數據,4至6月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客運量爲59.1萬人次;7月有40.1萬人次;8月增至47.9萬人次。在疫情前,2018年8月客運量達684.7萬人次,創1998年來最高紀錄。

這不是華爾希第一次批評中港的防疫政策,他在4月曾指出,香港航班、旅客入境要求苛刻,不再是國際航空樞紐,幾乎從地圖消失(off the map)。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昨也表示,香港防疫政策正嚴重影響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現已無條件清零,難與大陸通關,但同時亦無法對外開放,是「兩頭不到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