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中校長方妍 | 課堂革命:以創新思維重塑課堂
賦予課堂以新的生機和活力。
來源 | 《中國教師報·現代課堂版》
作者 | 方妍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以“提質增效”爲重點,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革命”。這場“課堂革命”以創新思維重塑課堂,爲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賦予了清華附中課堂以新的生機和活力。
1. 深化專業能力培訓
推動“課堂革命”的深入實施,首先需要從更新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着手。清華附中採取了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包括專家講座、集中培訓和朋輩交流等,幫助一線教師深入理解“課堂革命”的內涵,建立起持續自我革新的教學思想。
學校特別邀請業界專家就“教學設計中的明辨性思維”“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進”“中學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策略”等熱點問題進行講解,爲教師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教學改進策略。
此外,學校還成立了“海外研修教師團”,組織教師赴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進行研修。這種國際視野的引入,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爲“課堂革命”的持續推進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啓發。
2. 激發跨學科課堂活力
課程內容的重構不僅是“課堂革命”的核心,還是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石。
學校特別強調教材內容的深度整合,通過跨學科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
學校不僅通過舉辦各類學科競賽和特色活動,如“天學杯”詞王爭霸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爲學科間的知識交流與融合提供平臺,還通過開展“雙減背景下物理學科德育的實施探索”“基於核心素養的跨學科案例研究”等課題研究,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實踐。
這些跨學科的教學實踐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核心素養,讓他們在新型課堂中展現獨到的見解和創新能力。
3. 共築課堂生命共同體
在清華附中,課堂不再是知識的單向傳遞場所,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知識共融的生命互動場。
學校致力於構建一種新型師生關係,將學生置於教學設計的中心,實現教學與學習的深度融合。
通過開設多樣化的學生自創課程,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人才華、研究興趣的平臺,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術視野,而且鍛鍊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和課堂掌控能力。
此外,“課堂革命”還引入了課堂監督機制,如學科顧問的聽評課、備課組的推門課及調查問卷的反饋等,以此倒逼教師與學生建立合作學習的關係,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學習行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人格,共築課堂生命共同體。
4. 打造智慧教育新範式
學校積極構建“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爲“課堂革命”注入新活力。
學校充分利用先進的硬件設施和現代教育技術,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一個技術賦能的新時代課堂環境。
通過舉辦“互聯網+”優質課展示活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學科育人”展示課活動,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潛力,不斷推動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
這極大提升了教師的數字素養,提高了學科育人的水平,從而確保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在運用新科技手段進行授課時,教師巧妙地將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融入教學,精心設計課堂情境,使每一節課都變得生動、趣味、多元。
數字化課堂呈現出的無限魅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內驅力。
5. 創新課堂評價體系
在“課堂革命”推進過程中,課堂評價體系的創新設計成爲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一環。
學校根據人文社科、自然科學、體育藝術等不同學科的特性,精心構建了多維度、全方位的課堂評價體系。
這一體系通過科學、可操作的量表設計,涵蓋了2個觀察維度、6個觀察要素、13個觀察指標、26個觀察點,旨在精準評估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思維活躍度以及練習深入度,同時有效考量教師的教學有效性、設計系統性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這種以學生爲中心的評價機制有助於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板,從而有的放矢地調整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
這一評價體系還爲教師提供了深入洞察學生學習狀態的窗口,使他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這場“課堂革命”不是一次簡單的改變,而是一種深刻的重構與創新,更是一種徹底的顛覆與新生,切實提升了教師“教”的藝術和學生“學”的興趣,有效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
清華附中正展現着一個充滿活力、創新和包容的百年名校新形象,爲教育的未來發展樹立新標杆。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