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紅》:高圓圓的青澀成名作,一場穿越時代隧道的青春祭奠
中國電影史上,關於愛情的作品並不少。
從1922年的《勞工之愛情》開始到現在,愛情始終佔據電影的半壁江山。
可這兩個字中間夾雜着的愁與怨,愛與恨,又豈是能說得盡,道得明的呢?
於是,爲了洞悉其中的深度與廣度,導演王小帥將視角放在了80年代的懵懂少年少女身上。
01
對於青紅來說,父親從來不知道她想要什麼。
在那個變革的年代,青紅的父母響應國家號召,從繁華的大城市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
十幾年過去,時代在飛速發展,但他們卻似乎被遺忘在了時光的角落。
青紅的父親日夜思念着重返上海的機會。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女兒身上,希望女兒能夠考上大學,改變命運。
然而,正處於青春期的青紅,內心卻有着別樣的渴望。
在學校裡,她要遵守各種嚴苛的規定。
不能燙髮染髮,不能穿時髦的衣服,甚至不能與男生多說一句話。
回到家中,父親更是如獄卒般寸步不離地監視着她,生怕她走上“歧途”,無法考取大學。
青紅感到窒息和壓抑,她不明白父親爲何如此專制,她渴望自由,渴望愛情。
當青紅在課桌中發現那雙大紅色高跟鞋時,她的心跳瞬間加速。
這是她愛慕已久的小根送給她的禮物,是他們秘而不宣的心意。
青紅偷偷地穿上高跟鞋,在閨蜜小珍面前得意地走來走去,心裡滿是歡喜。
然而,好景不長,剛一回家,青紅便撞見了陰沉着臉的父親。
面對父親的逼問和怒火,青紅選擇了隱瞞。
但父親心中明鏡似的,他知道鞋子一定出自小根之手。
於是,父親當着女兒的面,毅然將那雙象徵愛情的高跟鞋扔進了垃圾堆。
望着鞋子離去的方向,青紅的心也碎成了齏粉,她對父親的專橫和不理解,又多了一層恨意。
青紅不懂,爲什麼父親視小根如寇仇,小根雖然貧窮,卻心地善良,對她一片癡情。
可父親卻嫌貧愛富,他屢次當着小根的面諷刺他“配不上”青紅。
只因小根是農村人,而青紅將來是要回上海的。
青紅想要反抗,卻又無能爲力,父親就是她通往自由的枷鎖。
02
終於有一天,青紅再也無法忍受,她要勇敢地追尋自己的愛情。
趁着週末,青紅和小珍約好一起去參加地下舞會。
儘管內心忐忑,青紅還是瞞着父親偷偷溜了出去。
昏暗的舞池,震耳欲聾的音樂,這一切都令青紅感到新奇而刺激。
然而,好景不長。
當青紅髮現小珍和臭名昭著的呂軍攪在一起時,舞會便因有人故意搗亂而不得不中止。
青紅因此被父親關了禁閉,從此父親對她的管控越發嚴苛,她的自由被剝奪殆盡。
即便是學校組織的工廠實習,父親也百般阻撓,非要讓青紅請病假在家。
青紅感到絕望,她開始絕食,用以對抗這個如牢獄般令人窒息的家。
青紅不知道,自己平靜的反抗背後,暗流涌動。
好友小珍執意要與呂軍雙宿雙飛。
儘管所有人都知道呂軍靠不住,曾經玩弄過一個農村姑娘還讓人家懷了孕。
而遠在工廠實習的小根,卻因爲惦念青紅,無法忍受失戀的痛苦。
整日借酒消愁的他,最終因此丟了工作。
青紅決定了結這段感情。
她鼓起勇氣約小根出來,委婉地向他道別。
她說自己遲早是要回上海的,而小根應該去找一個更合適他的姑娘。
小根明白青紅是在敷衍自己,她口中的“回上海”,不過是她父親灌輸給她的人生道路罷了。
小根悲憤交加,又喝了酒壯膽,竟做出了令人髮指的舉動—他強暴了青紅。
青紅的身心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她自殺未遂,從此變得沉默寡言,形如行屍走肉。
小根也因此被逮捕入獄。
小珍私奔出逃,卻終究沒能逃脫呂軍的魔爪。
悲劇一個接一個上演,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洪流無情地捲走,成爲另一個悲情的註腳。
青紅的父親終於意識到,再也沒有時間可以耽擱了。
即便一切倉促,即便前路未卜,他還是決定帶着全家連夜逃回上海。
黎明時分,當汽車駛離小山村時,槍聲響起,小根被處以極刑。
青紅呆滯地望着車窗外,聽着槍聲在山谷間迴盪,她的淚早已流乾。
03
青紅終其一生,都在父親爲她設定的道路上浮沉,她渴望的自由和愛情,卻成爲了泡影。
她不明白爲何理想與現實如此背離,又爲何每個人都無法擺脫時代的桎梏?
而青紅的悲劇,又何嘗不是千千萬萬個迷惘青年的縮影呢?
他們在動盪的年代中掙扎,追尋着自己的人生意義,卻又無力改變既定的命運。
這部電影以冷峻而沉鬱的基調,刻畫了那個特殊年代人們的悲歡離合。
導演並不渲染,只是以白描式的手法忠實再現,給觀者留下無限的思考空間。
影片沒有英雄,只有一個個鮮活的普通人,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無奈與悲哀。
青紅、小根、小珍、呂軍,乃至青紅的父母,他們都是時代洪流中的一株浮萍。
他們彼此誤解,互相傷害,卻又無一例外地被時代綁架,無力控制自己的人生。
導演對人性的挖掘入木三分,青紅、小根最後的悲劇,在今天看來依舊令人唏噓不已。
影片將鏡頭對準青春和愛情,用最殘酷的方式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在變革的年代,在家國大義面前,個人的意志是如此渺小和不堪一擊。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他們的時代烙印,而那些被時代碾過的人,註定難逃悲劇的宿命。
這部電影註定會令許多觀衆感到惋惜和痛心,因爲青紅的悲劇太過真實,她的遭遇也太過悲涼。
人們感嘆命運的不公,卻又無力改變造化的任意。
而個人的理想和家庭的期望,社會的壓力和時代的潮流,往往會讓人陷入兩難的境地。
生而爲人,我們註定要在這些錯綜複雜的矛盾之中尋求平衡,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