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奮鬥中發光
渭南日報 記者 惠雯
4月29日,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渭南臨渭區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宇鋒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份榮譽,是對以石宇鋒爲代表的新時代新農人最好的鼓勵和鞭策。
獲獎後,石宇鋒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十載田間行走,努力奮鬥中被關心、被關注支持、受栽培“灌溉”,激動萬分,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
剛過而立之年的石宇鋒,十餘年來一直奮戰在農業生產一線,利用現代科技理念,爲當地羣衆提供“保姆式”“菜單式”服務,帶領大家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一同奔走在鄉村振興道路上。
石宇鋒,只是無數新時代青年中的一員,是渭南青年的優秀代表。
何爲青年?青年,自帶蓬勃朝氣。如魯迅先生所言: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中國特有的五四青年節,是爲了紀念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而設立,但如今已固定成一種文化符號,象徵對國家命運的擔當,對社會問題的激情破解,對各行各業的喚醒與創造。在實現新的時代夢想中,無數青年依然滿懷熱情與夢想,衝鋒在前,他們奮鬥、自信、無畏。
(一)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這是1915年陳獨秀在他創辦的《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上撰寫的發刊詞。這是當時黑暗中的一束光,現在讀來,仍振聾發聵。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分水嶺,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愛國主義運動,以青年愛國學生的思想啓蒙、救國救民、救亡圖存的美好意願爲開端,後來成爲一場席捲全國的愛國主義運動。五四運動中孕育出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至今還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2017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青年領域專項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制定出臺,明確黨管青年原則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爲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提供根本政策指引。截至目前,從中央到地方的青年工作機制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也已初步形成。
2019年開始,渭南着手部署全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落實工作,制定了《渭南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重點解決青年在學成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
共青團渭南市委也不斷激勵廣大青年心懷“國之大者”,奮勇建功立業,積極選樹先進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近五年來,已有張寧等3人獲省級青年五四獎章,渭南綠盛農業科技創新團隊等2個集體獲省級青年五四獎章。喬彬彬、田應強還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王薇、張伯虎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董宇輝、陸嘉偉等榮獲陝西好青年。
(二)
何爲青春?有少年放肆無畏的夢想和成年擲地有聲的擔當。
在第22屆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上,場景模型作品《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再現了喀喇崑崙那場英勇戰鬥的場景,作品中一個頭盔上的“清澈的愛,只爲中國”八字誓言格外醒目。那是犧牲前,還不滿19週歲的陳祥榕寫下的。
班長孫濤記得,他和陳祥榕有過這樣一段對話:“你一個‘00後’新兵,口號怎麼這麼‘大’?”陳祥榕回答:“班長,這跟年齡沒關係,我就是這麼想的,也會這麼做的。”
19歲,這個本該被人庇護的年齡,陳祥榕卻勇敢地擋在了戰友身前,用生命兌現了自己的青春誓言。
2022年5月10日,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清澈的愛,只爲中國’,成爲當代中國青年發自內心的最強音。”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
高職畢業、清華任教,年僅30歲、10年教齡,講述鑄造技術、視頻播放量過億……這些反差強烈的標籤,同時出現在了渭南女孩邢小穎身上。
因爲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紮實的理論基礎,高職畢業的邢小穎成功應聘上了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的實驗師,並很快站上了講臺。
面對講臺下的高材生,邢小穎難免心生忐忑。第一次講課前,備課壓力特別大,她就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鼻子,哭完抹掉眼淚繼續。爲了講好一堂課,她經常把每個動作、每個細節練習上百次。
後來,邢小穎講課的視頻被同事發到抖音上,獲得了百萬點贊,受到衆多網友關注。這,看似偶然,但或許骨子裡迸發出的那股英雄不問出處的豪情,那種獨屬於青年的激情和奮進力量,才讓她圈粉無數。
“我是起點不高,但我可以一直進步!我努力不是非要成功,而是相信努力了就能變得更好。”邢小穎用拼搏書寫着最美的青春華章。
青春是一場偉大的接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渭南蒲城縣90後小夥武維剛,2013年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華山西峰絕壁之巔,海拔2064.9米的華山氣象站工作。這裡,也是陝西省唯一一個國家二類艱苦臺站。
2020年至2022年期間,他參加了中國第37次、38次的南極科考任務。在南極中山站,武維剛主要負責常規氣象觀測的業務,同時協助隊友開展大氣成分觀測等。每天要開展4次定時氣象觀測和4次補充觀測,包括深夜和凌晨。工作時,戴着手套捏不住螺絲,不戴手套,手剛出來就被凍僵沒知覺了。正常情況下,擰一顆螺絲釘不到一分鐘,而在南極往往要一二十分鐘。在南極這樣艱苦的工作條件下,武維剛一待就是533天。
(三)
回望波瀾壯闊的發展長河,正是因爲一代又一代“青春之我”接續奮鬥,纔有今日“此生無悔入華夏”的深情告白,纔有了今時“平視世界”的自信底氣。青年用行動告訴我們,有責任有擔當,青春纔會閃光。他們就像時代浪潮裡的浪花,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微小,但積累起來,就匯聚成了時代的汪洋大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爲、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時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擁有更優越的發展環境、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廣大青年應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努力成長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更加深入地到基層實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在最火熱的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淬鍊品格、樹立理想;時刻鞭策自己學知識、長本領、修品德,勇於創新突破,並把自己的所思所學毫無保留地投入到服務羣衆的事業中去,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勇當排頭兵和生力軍。
各級各部門又該爲青年發展做些什麼?歸根結底,就是打造有利於青年成長的“好土壤”。着力優化青年發展的教育環境、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健康環境、安全環境,幫助他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更好滿足青年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需求,讓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拼搏奮鬥;積極完善青年人才發現培養、評價使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積極推動就業政策的完善,爲青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支持青年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機制化、常態化參與志願服務,帶頭助力城市文明建設,鼓勵他們在引領城市文明風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讓青春年華在爲國家、爲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青年,無法被定義。但,青年的內涵,可以由正值青春的你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