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兩岸融合發展 不講硬話

(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2023對臺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將《人民日報》對2022與2023對臺工作會議的報導篇幅相比較,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此次會議演說的報導篇幅,比2022年時任政協主席汪洋的報導篇幅少了300字,有重申、有不提、也有新增。以「總體方略」和汪洋2022年的表述爲對照,王滬寧的演說重點突出了,二十大後的中共中央的對臺政策的可能「風向」:

第一,重申基本方針,習有自己的大棋盤,不容外人下指標。

王滬寧演說開宗明義表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而所謂的「總體方略」,至少包含十大基本戰略路線:

堅持黨中央對對臺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推進祖國統一;堅持在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堅持團結臺灣同胞、爭取臺灣民心;堅持粉碎「臺獨」分裂圖謀;堅持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堅持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王滬寧重申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兩岸一家親」等政策精神。意味着北京對臺主旋律仍是落實和平路線。

王滬寧選擇性地不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改提相對模糊概念的「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選擇性地不提2022年「粉碎」、「鬥爭」、「底線思維」、「遏制臺獨挑釁」等對立性較強用詞,回到傳統「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此一相對傳統、但可理解的表述。意味着北京注意到臺灣社會與國際情勢的變化,更強調控制衝突風險、保留迴旋空間。

王滬寧強調了「兩個確立」、「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可能暗示着北京有意調整對臺工作具體措施方向與力度,以此對內吹風、說服。

最重要的是,在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的政治前提下,習總書記有自己的大棋盤、大戰略,中共各部門與中國大陸各界不必過度詮釋政策,過軟、過硬都一樣,更不要對習總書記的對臺與大國戰略「下指標」。再者,在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之下,大陸內部要跟緊黨中央的方向做同步調整。最後,面對不同於中國利益的外部環境,要對自身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要有自信,一味「戰狼」姿態,無助於「說好中國故事」。

第二,不講硬話,避免「自我實現預言」。

王滬寧對載於重要文件,卻又容易觸動各方敏感神經的用詞存而不論,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爲善意。雖然北京仍堅持「反獨」主張,「硬的一手」也是存在的現實;但王滬寧的表述方式,很大程度意味着,北京有意降低國際與臺灣社會對中矛盾情緒。

在美中戰略關係轉變的現實情勢下,「競爭、合作、對抗」已是美國對中政策基本框架;北京當然也意識到對抗和攤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長期強調「鬥爭準備」、「底線思維」。全球範圍的科技產業供應鏈的重組、對中貿易與投資轉移,人力資源往來交流限制,北京要用「內循環」做準備;解放軍的軍演、建軍目標,也是爲了因應對美談判或攤牌的底氣。另方面,也作爲對臺文攻武嚇的工具。

但也正因爲北京這幾年突出的鬥爭與底線行動,激起了國際社會更大的疑慮和針對性的行動。將觀察視角拉到印太區域安全領域,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新加坡等海洋國家,已在美中戰略競爭格局中做了選擇。(作者爲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