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無量》:不談戀愛的職場劇,有看點也有缺點

◎曾於裡

《前途無量》是一部聚焦金融行業的職場劇,講述主人公林強在其中的奮鬥歷程。除了飾演林強的白宇之外,該劇還彙集了陳寶國、許亞軍、王志飛、董勇、李乃文等諸多實力派演員,陣容着實亮眼。它以緊湊的劇情、鮮明的人物性格、對職場生態的真實刻畫,以及傳遞出的正面職場價值觀,吸引大量關注。不過,該劇“爽劇”元素過濃,在某些情節設置上略顯誇張。

專注職場,不談戀愛

近年來,職場劇在劇集市場佔據愈發重要的位置。然而,很多職場劇常常陷入一種模式化的敘事結構中,即以職場爲背景,講述的卻是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糾葛。

這是國產職場劇的明顯弊病之一。當職場劇過度依賴於情感線索,往往會對專業細節進行簡化,導致觀衆無法深入瞭解某一職業的真實面貌;爲了服務於戀愛主線,角色的性格和動機變得單一,缺乏深度;情感戲份過多使得劇情拖沓,影響整體節奏感,不利於展現職場競爭的緊張氛圍……

《前途無量》的一大看點是,它相當緊湊的26集篇幅幾乎都專注於職場呈現,沒有給林強制造什麼CP,沒有在他的感情線上有過多的着墨和渲染。

專注職場,《前途無量》得以深入描繪銀行內部複雜的職責關係及其運作機制,讓觀衆窺見銀行審批流程背後的秘密及行業的道德困境,揭示銀行業存在的監管等深層次問題。這種對職場現實的深入剖析和勇敢揭示,增強了職場劇的真實感和厚重感。

《前途無量》刻畫了豐富飽滿的人物羣像,比如林強的堅守原則與清醒勇敢、郝偉的掙扎與轉變、錢渤的冒險與失敗、陳行遠的野心與權衡……同時又讓林強拒絕妥協的態度和精神貫穿全劇,成爲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力量。

《前途無量》證明了即使沒有愛情線支撐,只要用心刻畫職場環境,深入挖掘人物內心,職場劇也能憑藉獨特魅力吸引觀衆。

堅守底線,敢於擔當

《前途無量》的劇情設計巧妙地融合職場鬥爭與個人成長兩大元素。劇中,林強作爲銀行授信審批部副總經理,因不願爲問題貸款簽字而得罪領導,被下放到偏遠支行。這一情節的設置,爲後續的職場鬥法埋下了伏筆。

林強面臨着來自多方面的壓力與挑戰。一方面,他要應對來自上級的打壓和排擠,如原授信審批部總經理錢才的暗中阻撓、分行審計部總經理曾百川的刻意爲難;另一方面,他還要處理支行內部的混亂,以及來自同事和下屬的不同聲音。

在這場複雜的職場關係與利益糾葛的鬥法中,林強展現出非凡的智慧與勇氣。他憑藉自身出色的專業能力,迅速發現支行的問題所在,並着手進行改革。他敢於挑戰舊規,爲員工爭取利益,合理調整獎金分配,甚至攬下了一週5個億吸儲的艱鉅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林強面臨着多次重要的抉擇。這些抉擇不僅關乎他的個人前途與利益,更關乎他的職業信仰與道德底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如何處理關於汶琥集團違規貸款的匿名郵件。面對這份可能引發巨大風波的郵件,林強經歷了激烈的內心掙扎。他可以選擇裝作沒看見,安心經營好自己的支行;他也可以選擇追查到底,堅守銀行人的初心與原則。最終,林強選擇了後者。

《前途無量》展示了堅守底線所帶來的正面效應。雖然林強遭遇了許多困難與挑戰,但他逐步揭開了違規貸款的真相,爲銀行挽回了巨大的損失,也贏得了員工的尊重與信任。這傳遞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職業價值觀。職場不僅僅是利益爭奪的場所,更是價值觀較量的舞臺,我們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不爲利益所動,不爲權勢所迫。

爽感十足,略顯失真

雖然有強大的演員陣容保駕護航,《前途無量》的收視率和播放量表現並不算太亮眼。在批評者看來,《前途無量》對於職場理想主義的刻畫固然很正能量,但它過於注重劇情的戲劇性和爽感,也讓劇情與現實有些脫節。

林強被塑造成一位極具正義感、不畏強權的職場英雄。他在面對不公時始終堅持原則,不平則鳴,這樣的人物設定無疑能夠激發觀衆的情感共鳴。只是,在實際工作中,職場人往往需要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過度理想化的人物設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觀衆的心理期待,但也容易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劇中的不少情節爲凸顯林強的主角光環,顯得有些誇張。比如林強憑藉着敏銳的洞察力和出色的交際手腕,在短短几分鐘內便成功說服一位老年客戶購買了價值數十萬元的理財產品。這一情節設計雖有爽感,但在現實中卻顯得極爲不切實際——金融服務行業有着嚴格的規章制度,尤其是涉及高金額的投資產品,銷售人員需要經過詳細的講解,讓客戶充分了解才能促成交易。而之後,林強在一週內完成5個億的存款目標,這幾乎是“天馬行空”了。類似的情節設計過多,讓《前途無量》成爲一個理想化的“職場童話”。

劇中的一些性別角色設定也引起了爭議。比如劇中女性領導羅莎,對男下屬鄭帥表現出的過分親暱行爲,帶有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這種描寫不僅無法真實反映職場現狀,反而可能加深觀衆對於性別關係的誤解。在現代社會,職場中的性別平等越來越受到重視,影視劇作品應當更加謹慎地處理相關話題,避免傳遞錯誤的信息。

此外,作爲一部以金融行業爲背景的職場劇,《前途無量》大膽地觸及金融腐敗等議題,但並未深入剖析其背後的複雜原因和社會影響,而更多將種種問題歸咎於銀行的“內鬥”。這雖然保證了劇情的流暢性,卻也讓作品失去了探討深層社會議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