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哀鴻遍野,到處裁員

我們每天都在網上看到中國汽車行業突飛猛進的新聞,但卻有人說最近的汽車行業哀鴻遍野,到處裁員。

我查了一下,說的是真的,而且是全球範圍內的汽車行業全在裁員。

首當其衝的就是燃油車企,我只是簡單蒐集了幾家,其裁員情況就已經很誇張。

2023年7月,英國路特斯汽車宣佈裁員,給出的理由是爲了應對經濟困境。

2023年8月,美國通用汽車宣佈裁員,並關閉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信息技術中心。

2023年9月,瑞典沃爾沃汽車宣佈就把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員工裁員10%。

2023年9月,德國梅賽德斯-奔馳宣佈裁員。

2023年10月,美國福特汽車宣佈裁員。

2023年12月,曾公開承諾“2029年前不裁員”的德國大衆汽車,宣佈啓動“提前退休”計劃,希望自家員工在申請“遣散費”後可以自願“退休”。

在歐美巨頭車企紛紛裁員的時候,合資車也扛不住了,畢竟母公司都賺不到錢要裁員,合資的子公司怎麼可能獨善其身。

無法完全統計所有數據,簡單選幾家中外合資工資給大家看一看。

2023年上半年,福特中國啓動裁員。

2023年6月,廣汽三菱宣佈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工廠開始“臨時停產”,所有人員“放假”。

2023年7月,廣汽豐田傳出大規模裁員新聞,對此廣汽豐田緊急闢謠,說開除的都是勞務派遣工,是因爲廣汽豐田在根據市場形勢合理、適時的調整生產安排。

2023年10月,奇瑞捷豹路虎啓動裁員,新聞大幅報道後奇瑞捷豹路虎官微發佈消息稱不是裁員,只是“崗位優化”。

之所以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爲燃油車不行了。

2024年3月,中國新銷售汽車中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首次超過一半,也就是新賣出去的汽車裡燃油車的比例已經低於一半了。

即便汽車行業總規模不變,短短几年之內從燃油車佔比100%變成低於一半,那也代表接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和利潤沒有了,對應的燃油車企那肯定要裁員啊,這個是不可避免的,理論上說裁員比例低於一半甚至都算勝利。

但其實裁員的不止是燃油車企,新能源車企也在裁員。

全世界最出名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於2024年4月宣佈啓動大裁員,全球員工裁員10%,大約1.4萬人,特斯拉中國一些部門的裁員比例超過30%。

馬斯克在發出的全員信中稱特斯拉在裁員前對組織進行了徹底的審查,以確保裁員的合理性,但《財經》記者採訪的特斯拉員工都表示裁員非常匆忙,沒有任何交接和通知,裁員更像是隨機選人,很多績效高和年限長的員工也被裁了。

但在特斯拉裁員前,美國的其他造車新勢力就已經啓動了裁員。

2024年2月,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宣佈了裁員6%以減少成本的計劃。

2024年3月,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表示將裁員18%,以削減成本。

2024年4月,美國的特斯拉纔開始裁員。

裁員時,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對於同行Rivian和Lucid兩家美國造車新勢力的評價是:除非接下來發生技術路線的大調整,否則只有破產一條路。

燃油車企裁員,合資車裁員,新能源車企特斯拉裁員,造車新勢力也裁員,全在裁員。

不是說汽車行業蒸蒸日上嗎,怎麼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的企業都在裁員?

甚至好多家中國的本土車企也在裁員。

但上市車企是需要公佈年報的,從這些公開的年報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東西,因爲有家企業特別的扎眼。

比亞迪,2021年員工數高達28.8萬,但2022年比亞迪的員工數達到了57萬人,一年之內擴招了28萬人,其他所有車企的數據合在一起都沒這麼離譜。

特斯拉裁員10%搞的驚天動地,也就裁員了1.4萬人而已,比亞迪一家在2022年就擴招了28萬人。

兩家合起來算賬之後,淨招聘人數可以達到27萬人。

把歐美企業這兩年的淨裁員數量全部加在一起,和比亞迪2022年的招聘數量合併後,淨招聘也至少有20萬人那麼恐怖。

但這還沒完,2023年比亞迪的年報顯示員工數達到了70.3萬人,也就是說2023年比亞迪又淨招聘了13.3萬人。

整個歐美車企以及合資車在2023年度的所有裁員人數全部加起來都沒有13萬那麼多,所以和比亞迪的數據合併後,可以得出汽車行業整體欣欣向榮的結論。

根據比亞迪的年報,2022年比亞迪的平均年薪爲10.47萬元,2023年平均年薪爲12.71萬元,在擴招的同時全公司平均薪資大幅上升超過20%。

其中的核心原因就是2023年比亞迪招聘的人裡有3.3萬是研發人員,其平均年薪達到了21.2萬元。

招幾十萬人還開那麼高的薪水,比亞迪不會虧錢嗎?

不會,因爲2020年的時候比亞迪的銷量纔不足50萬輛,而2023年的時候銷量就暴漲到302萬輛。

2020年底的時候比亞迪的員工數是22萬人,和2023年的70萬人相比有3倍多的差距,但比亞迪的銷量暴漲了6倍。

所以比亞迪不僅沒虧錢,還賺錢了。

根據公開財報,2023年比亞迪淨利潤爲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意味着在開出那麼多工資的同時,比亞迪每天還能淨賺8000多萬元。

除了內銷,還有外銷。

2024年1~3月,比亞迪對外出口銷量達到了9.78萬輛,同比漲幅高達152%。

能賣那麼多車,比亞迪的核心法寶就是降價,瘋狂的降價,甚至2024年把比亞迪秦的價格打到了7.98萬元一輛,導致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說法,叫:

但根據公開財報,2023年比亞迪的毛利率高達23.02%,而號稱高溢價割智商稅的特斯拉其毛利率才18.2%,也就是瘋狂降價的比亞迪毛利率其實比特斯拉還高。

所以比亞迪纔敢瘋狂招人,纔敢瘋狂降價。

在比亞迪瘋狂招人的同時,其他中國的新能源車企也在瘋狂招人。

至於其他的新能源車企每年招多少人我就不統計了,因爲沒有公開財報不好統計。

但幾年前小米汽車的人數是零,如今已經擁有了3700名員工。

新殺入車圈沒幾年的華爲車bu,其員工數也達到了7000人。

零跑員工接近1萬人,小鵬1.3萬人,理想3.5萬人。

而裁員人數最多的特斯拉,也就裁了1.4萬人而已。

在特斯拉這種新能源巨頭要裁員1.4萬人的同時,中國非巨頭的小鵬汽車,反而要新招聘4000人,雙方形成鮮明對比。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雙方製造成本的巨大差別。

完全一樣的特斯拉model3,在中國製造一輛的成本在15~20萬之間,賣掉可以賺七八萬,而在美國製造的話成本能比中國高出65%,按中國價格賣毛利率直接爲負值。

德國大衆製造的ID.3,在歐盟賣4萬歐元還說不賺錢,在中國只賣1.2萬歐元還能賺錢,差距達到3倍以上,比特斯拉還離譜。

小米和極氪,論知名度那和特斯拉沒法比,也都是車圈新人,其中小米爲純純的萌新,但依託中國汽車產業鏈之後推出的產品那可是真嚇人,直接把model3的訂單給吸光了。

上週小米su7交付2403輛,極氪001交付2311輛,曾經的新能源轎車王者model3只交付1548輛。

鑑於此,特斯拉被迫降價,否則銷量要崩。

特斯拉已經是歐美車企裡這幾年混的最好最強的那個了,結果弄的又降價又掉銷量又裁員,其他的歐美車企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單獨看歐美車企,那確實哀鴻遍野,但如果和中國汽車合併計算後,那總體價格在上升,總體銷量在上漲,總體利潤在增加,總體員工數在擴招,所以汽車行業的總體形勢其實是非常好的,我們討論行業形勢看的是總賬。

當然如果你把歐美車企摘出去算賬,只看中國車企,那總體形勢其實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