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小心滑倒」:2024體育圈最佳危機公關
文 / 楊雨蒙
足球世界裡,敢留蓬蓬頭的一般都是狠角色。
從上世紀的傳奇球員馬拉多納、裡傑卡爾德,到本世紀的大衛·路易斯、馬塞洛、費萊尼……這些極具辨識度的形象在球場內外的表現,給了許多球迷心裡烙上了「蓬蓬頭=有活兒」的刻板印象。
而最近最有梗,最能「整活」的,當屬切爾西的馬克·庫庫雷利亞(Marc Cucurella)。
滑倒丟球新鞋背鍋,PUMA整活逆轉風評
碩大的比分顯示在新白鹿巷球場的計分板上。那是12月8日英超聯賽第15輪熱刺主場對陣切爾西的現場,比賽剛剛進行到第11分鐘。
彼時的北倫敦人已經在爲打入第二球的功臣庫盧塞夫斯基慶祝。但轉播鏡頭卻沒有聚焦在射門上,反而一遍又一遍反覆播放着進球前的畫面——切爾西隊左後衛庫庫雷利亞傳球時摔倒,將皮球拱手讓給了逼搶上來的對手。
這已經是他在這場第二次因爲滑倒導致球隊丟球了。比賽開始第5分鐘,庫庫接球時滑倒,約翰遜笑納大禮長驅直入,索蘭克幫助熱刺取得夢幻開局。
庫庫雷利亞滑倒丟球瞬間 圖源:郵報
連續兩次滑倒丟球,庫庫雷利亞腳上那雙還未上市的PUMA Future 8球鞋,被導播「贈予」了長時間的特寫鏡頭。
天空體育解說員彼得·德魯裡調侃道:「現在正是聖誕劇場的季節,而庫庫雷利亞像灰姑娘一樣,看來也需要一雙合腳的鞋子。」
比賽結束後,他更新個人社媒,把那雙球鞋丟進了垃圾桶——這是PUMA在今年最黑暗的一天。
球迷們開始期待PUMA會如何面對這一次品牌危機。是發佈測評類自證視頻,還是沉默到話題淡去,亦或是直接道歉……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PUMA選擇了帶上庫庫「玩自己的梗」。
上週日,PUMA聯動庫庫雷利亞在社媒發佈了一則廣告,後者仍然穿着新款的Future 8球鞋,旁邊卻放置了一塊警示牌——「小心地滑」。
廣告配文是:「重要的不是滑倒,而是你如何反彈」。
值得一提的是,警示牌上的小人同樣留着「蓬蓬頭」。PUMA還將這個牌子擺放在了倫敦的各個角落,包括一處自家門店前的路上。
這則「整活」廣告迅速點燃了球迷的熱情,「這是最炸裂的運動品牌營銷案例」「黑紅也是紅,反正這雙鞋流量拉滿了」各種積極反饋層出不窮。
更有意思的是,廣告發布後,庫庫雷利亞果然依舊穿着新款Future 8出戰了切爾西對陣布倫特福德的英超比賽,不僅沒再滑倒,更是在第43分鐘搶點頭球破門實現賽季首球,完成了戰神級別的表現。
PUMA也趁熱打鐵更新了一則視頻廣告,庫庫帶着拖把走到了球場上,在「小心地滑」的警示牌旁來回擦拭了幾次草皮,配文:收拾殘局(mopping up the moment),一語雙關。
PUMA中國區也在第一時間引進來這則廣告,只不過配文在漢化後改成了更符合國人閱讀習慣的「跌倒不是事兒,這下已經收拾好了。」
一週的時間內,PUMA用整活兒的心態最大程度消除了「滑倒事件」給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其危機公關策略得到了一衆好評,也爲年末稍顯冷清的體育市場添了點料。
其實,這種快速反應式的營銷策劃,在過往市場上也已屢見不鮮。
玩梗,還得是品牌自己玩有意思
事實上,PUMA與庫庫雷利亞的這一行爲也可以視作一種即時營銷(Real-Time Marketing)。
指的是品牌在實時響應社會事件、突發新聞、流行趨勢或輿論熱點時,快速創造和發佈相關內容,以抓住即時的關注點和情緒波動。由此,品牌往往能夠在短時間內最大化其營銷效果。
類似的手法在體育市場也屢見不鮮,成功轉化爲品牌自身的營銷利器。
Nike作爲運動市場最會講故事的品牌之一,對於抓熱點自然是「手拿把掐」。
在今年美洲盃阿根廷隊1-0擊敗智利的比賽過程中,阿根廷球員尼古拉斯·岡薩雷斯爲了阻止智利隊的反擊,在即將倒地的情況下拉住了對手伊斯拉的腳踝,這一畫面在社交媒體上瘋傳。
Nike敏銳嗅到了「流量」,趁機將其變成了一則廣告。
廣告中,岡薩雷斯的動作被放大,耐克的標語醒目地呈現在圖片下方,並配文:「每個人都想要一雙耐克球鞋(Everyone Wants A Pair)」,還將其登上了智利一些城市的戶外廣告大牌。
更爲經典的案例出現在國內市場。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然而突發劉翔臨場退賽的事件,讓無數人震驚。Nike臨時策劃,發佈了一條主題爲「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的平面廣告,把劉翔的傷退與運動精神相結合,強調了堅持與挑戰自我的體育文化價值,將劉翔的傷退事件的影響降低的同時,吸引了一大波好感。
當然,運動品牌看到涉及自身利益的時間,可能是不得不讓腦袋「高速運轉」。而對於更普適的品牌來說,偶爾能蹭一下體育的熱度,或許也會讓品牌調性更加親民。
2013年超級碗,比賽現場出現突發狀況,新奧爾良穹頂體育館上空的照明燈突然熄滅,比賽不得不中斷。停電事故讓比賽中斷了足足36分鐘,雖然讓主辦方頗爲尷尬,但一衆品牌卻憑藉「抖機靈」,狠狠蹭到了關注度。
官方贊助商奧利奧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製作了一張海報貼到了社媒平臺,上面寫道:「停電了?沒關係。黑暗之中,你仍然可以泡一泡」;另一家贊助商,被車迷們日常調侃爲「燈廠」的奧迪,也在社媒上趁機發布了一條消息:「給體育場輸送LED中…」。
流量面前,也顧不上有沒有贊助身份了。
作爲美國第二大藥品和食品百貨零售商,沃爾格林雖然不是超級碗的贊助商,卻也想蹭波熱度,迅速發佈了一則廣告:「我們就是賣蠟燭的……其實我們也賣燈泡。」
當然,即時營銷可不只是適用於負面事件。當有積極討論發生時,品牌適宜的營銷動作,更可以借事件本有的討論度讓自身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在這一方面,作爲營銷大戶的可口可樂就手拿把掐了。
就在今年,61歲的「奶奶級」乒乓選手倪夏蓮因在巴黎奧運會上的鬆弛表現爆紅。她在對陣孫穎莎的比賽中,接過丈夫兼教練丹尼爾森遞過來的可樂,喝上一口補充能量,這一幕5taa.qiongzhua.com被現場攝影師記錄下來。
很快,可口可樂就貼出了倪夏蓮喝可樂的照片,並配文「聽說,今天大家在奧運現場看到小可啦?」收穫了大批誇讚。而後者在比賽中的一記極具感染力的轉身接球,也被可口可樂體現在了海報文案裡:「旋轉跳躍,可口可樂」。
當然,市場中經典的即時營銷案例還遠不止這些。
正如這些案例一樣,品牌們如果能夠通過幽默的方式去引導輿論,不僅能夠爲自身賺取積極的話題度,還展示了其獨特的營銷智慧,爲品牌積累人氣,增強親和力,塑造更爲立體的品牌形象,並且帶來意想不到的長尾效應。
當然,玩梗的關鍵同樣在於品牌是否能夠把握住時機、以合適的身份和方式參與其中。玩梗失敗導致翻車的案例同樣也是數不勝數。
但不管怎麼說,玩梗,還得是正主自己玩才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