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陳俊翰初診情況 臺大醫:全身萎縮但暢談醫療平權
臺大醫院神經部暨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蔡力凱是陳俊翰的主治醫師,他今天表示,自己想對俊翰說,病友已經無後顧之憂,可以用藥。記者林琮恩/攝影
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人權律師陳俊翰,生前願望是希望臺灣SMA病人,都能獲得用藥的權利,衛福部健保署8月再放寬SMA藥物給付限制,離陳俊翰遺志更近一步。臺大醫院神經部暨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蔡力凱是陳俊翰的主治醫師,他今天表示,自己想對俊翰說,病友已經無後顧之憂,可以用藥。
蔡力凱回憶,陳俊翰首次現身臺大醫院門診時,雙足已不良於行,必須使用輪椅移動,全身肌肉無力且萎縮,但對於醫療平權仍侃侃而談,提到自己在美國雖有較佳的就業機會,並取得治療藥物,但爲幫病友發聲,毅然決然放下一切,回到臺灣爲病人爭取權利。
被譽爲「臺灣SMA之父」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教授鍾育志表示,自己曾收治的10歲病童「小晴」,從每天24小時臥牀、配戴呼吸器,到4、5歲接受恩慈治療後,逐漸不再全天依賴呼吸器,且經常規劃旅遊、露營,還主動提出想去看黃色小鴨,不但是全家人的最佳導遊,更是凝聚家人情感的開心果。
隨着藥物進展,健保2020年開始分階段給付SMA藥物,並於今年8月,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2大限制。鍾育志說,自己見證SMA從動物研究到全面擴大給付,從篳路藍縷到看見曙光,內心非常激動。
中國附醫兒童醫院副院長周宜卿則表示,因應科學研究的進展,國內SMA藥物健保給付亦逐步放寬限制,2020年先開放新生兒與兒童申請;2023年打破治療年齡的限制,讓成人病友也有機會接受治療,同時提供3種藥物供選擇;今年8月解除確診年齡與上肢運動功能的限制,許多本已不抱希望的病友,重燃希望。
周宜卿曾收治一位20多歲女性病友,小時候就因走路容易跌倒,檢查確診爲SMA,但因兄弟姊妹已有人久等不到SMA藥物而過世,讓她不敢懷抱希望,就算後來看到健保全給付的新聞,也選擇獨自到診間諮詢,不敢向父母說,就怕無法順利獲得治療,讓家人傷心。
「SMA藥物雖無法治癒疾病,但能幫病程踩煞車。」周宜卿說,SMA已進入跨科別專業診療的時代,不論是新生兒、嬰幼兒、青少年或是成人病患,都可以與醫師討論用藥選擇,對病患與家屬來說都是翻轉命運的機會,呼籲病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主動回診諮詢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