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HomePod體驗:音質一流,只可惜Siri太弱雞

距離2018蘋果秋季發佈會還有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還記得在去年的蘋果WWDC17大會上,庫克正式發佈了內置Siri的一款智能音箱,並命名之爲HomePod,蘋果作爲科技界的No.1,在面對Alexa或Google Assistant等語音助手產品時也拿出了自家的HomePod。而從發佈到正式發售(美國、澳洲、英國等爲數不多的國家發售)可謂是讓果粉們等的夠嗆,不過好在是發佈了。

【驚奇科技】蘋果HomePod體驗:音質一流,只可惜Siri太弱雞(來源:Amazing Tech)

其實在HomePod發售後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是鋪天蓋地的體驗與開箱,很抱歉,本站數碼評測室的這篇HomePod體驗好像比“2002的第一場雪”來的晚了太多,就像HomePod的發售週期一樣:好在是來了。

甚至連個數據接口的都沒有,但是還是很喜歡這種簡約的設計

介紹外觀設計前,先講講購買渠道吧,目前本站數碼評測室的這臺HomePod是購於舊金山的Apple Store,也是因爲同事去舊金山出差,所以正好就帶了回來,官方售價349美元(約合人民幣2361元),其實現在國內電商平臺上也能買到,但是爲了這一絲來自美利堅的味道,還是讓同事從原汁原味的地方扛了回來。

言歸正傳,HomePod高度爲172毫米,直徑爲142毫米,關於這個尺寸其實倒是意料之中,還記得最初剛發佈時有外媒把HomePod與紀念手辦作了對比,所以也就很容易的對HomePod的尺寸產生了一定的印象;HomePod官方提供了黑色與白色兩個配色版本,我們買到的是白色,其實有很多人在我們購買之前給的建議是黑色,原因就一個:耐髒,但是蘋果的產品不買個白色好像就很沒性格(開箱後就後悔了...);HomePod的整體外觀尺寸與外形近於一些品牌的音箱,機身側面採用了織物材質,音箱頂部搭載一塊可觸控LED屏幕,音箱底部是凹陷的底座設計,底座配有防滑軟膠,音箱側面的電源線同樣採用了尼龍纖維材質(沒有內置電池倉,需通電使用);6麥克風環形陣列、底部7個高音喇叭、頂部1個低音喇叭,可以說HomePod的品質是過硬的。

體驗感受:蘋果HomePod的設計從開箱到外觀,基本可以總結爲極致簡約,簡約到音箱機體連一個數據接口都沒有,簡約到這個音箱都沒有過於繁瑣的設計;關於側面的織物材質,目前使用三天並未發現有十分易髒的部分,當然長時間使用灰塵清理應該是少不了的,估計用戶自己也打理不了,這種織物材質很不好清理;頂部的LED觸摸屏,蘋果HomePod的這塊觸摸屏看着要比Echo和Google Home以及國產“渣渣”智能音箱(僅僅是呼吸燈)要高端上許多,目前在觸摸屏上能顯示的只有Siri,但是根據爆料HomePod的底層代碼的工程師介紹,這塊屏幕未來隨着固件的更新會有更多的交互操作(底層代碼已經寫進了不少功能性進去)。

簡而言之,HomePod的外觀設計是可以認可的,畢竟這個音箱放在辦公室的任何地方,都顯得很不錯,沒有一點不適感。

與AirPods的連接方式相同:雖然快速便捷,但依然有吐槽的點

關於外觀HomePod基本是得到了大部分用戶的認可,那麼接下來就聊一下音箱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連接及體驗。

其實HomePod的連接體驗還是相對比較快速且安全的,先說快速便捷的理由,HomePod需要與iPhone在同一Wifi下進行配對連接,不支持藍牙連接,連接所需要的動作也非常簡單,就像連接AirPods耳機一樣,iPhone靠近HomePod後就會彈出對話框,連接設置的步驟很小白,基本按照提示進行個人操作即可。

基本步驟如是:彈出對話框HomePod設置-Siri語言選擇-HomePod位置選擇-個人請求選項-設置完成(一分鐘左右)。

連接體驗感受:這種便捷且安全的連接設置,估計也只有蘋果能做到了,怎麼說呢,就是很小白,不管你是否對數碼產品有着深度的瞭解,上手HomePod都是很簡單的事。

吐槽一下:難道HomePod真就完美了麼?當然不是!說一下Wifi環境更換的槽點,當你從A網絡環境下(即辦公室)轉到B網絡環境下(即家中臥室),這就會遇到一些小問題,但是問題可解決,更換使用地點後,開啓HomePod,手機Wif網絡更換,這時候靠近HomePod,不會彈出重新設置的對話框,而HomePod的則會通過Siri一直提示“當前網絡Wifi不可用”,當然還會有人回去嘗試產品的8位設置代碼,倒是沒這麼麻煩,只需要去Home Kit(家庭app)中移除之前HomePod設置的位置與信息,然後等一會兒重新連接,重新設置即可,這個在蘋果看來是一種安全性的體現,不過相比小白的連接方式,這個可能你得琢磨一會兒。

解決方法:根據官網的指導,HomePod重置需要三個步驟

1.拔掉電源等待5秒以上,再重新接通電源。

2.用手指長按頂部的中央按鍵,指導白色的指示燈變紅,根據語音提示,三聲“滴”後即可放開,HomePod會自動重置。

3.再用蘋果設備重新連接激活。

Siri還是那個Siri:喚醒與任務指令就看你英文口語如何了

還記得蘋果CEO庫克先生去加拿大接受採訪時說:“HomePod的核心優勢就兩點,一是超高的音質體驗;而是軟硬件的深度集成,這兩點讓HomePod遠超Google Home和Echo”。當然,HomePod的核心賣點除了內置A8芯片與超強硬件配置外,帶搭載了Siri配合蘋果的app進行使用(目前第三方app爲開放)。說到Siri,目前大部分蘋果用戶對其的評價就是:呵呵。

蘋果Siri相比幾家競爭對手,目前所落後的可能有點多,畢竟從Siri的成長來看,可以說是:毫無長進,但是通過HomePod的體驗不可否認的是,Siri在HomePod上的語音指令靈敏度與英文的識別率還是很高的,不過這裡的英文識別率要特別的指出一下,這是個考驗用戶英文口語的問題,本來就沒有在中國發售,所以對中文的識別也就沒有了(未來如果國內發售會更新固件增加)。

Siri除了喚醒指令之外,還能問一些大多數智能音箱都能回答的問題,例如:天氣怎麼樣?附近有什麼推薦的餐館?(然並卵,即使附近有好吃的餐館,Siri推薦的,你敢去麼?),除了這些基礎的問題可以詢問Siri之外,還能讀iMessage和發iMessage,但不支持打電話(未來更新的功能中將加入撥打電話),不過通話中可以通過HomePod進行播放,好了,Siri的這些功能確實是能嘗試的都嘗試了,依舊還是老樣子,不過,日前,外媒也曝光了HomePod將進行軟件升級,而下次的軟件升級後,將帶來一些新的功能。

個人體驗後的感受:對於我這個半吊子英語來說HomePod能夠識別我說的中式英文,有點感動。

智能音箱領域中音質最好的,沒毛病

要知道HomePod擁有自定義放大器的高偏移低音箱、7個號角高音陣列(每個都有自己的自定義放大器)、6麥克風陣列(用於支持遠場Siri和房間感應)、內部低頻校正麥克風(用於自動低音校正)、環境音頻波束以及透明的演播室級動態處理技術,同時內置A8芯片,就像庫克口中所說的那樣:超強的軟硬件結合,這一波蘋果操作還是很6的,事實是那樣嗎?

通過音樂播放的體驗,當然之前本站數碼評測室也接觸了Echo和Google Home以及多款國產智能音箱,可以負責任的說,HomePod若在橫向對比中與一票智能音箱比試音質與音效,絕對的第一,很穩。同時與一些同價位段的非智能音箱進行對比也能一戰,怎麼說呢,HomePod輸出的聲音精緻細膩,各種音域之間有良好的分離和清晰度,很多音箱包括智能音箱都有不錯的中音範圍,但是高音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和HomePod作對比後,會發現這些在高音沒作爲的音箱,音質會變得刺耳。

關於音源方面,HomePod僅支持自家的Apple Music,所以說本站雲音樂,Spotify等第三方音樂軟件目前無法在HomePod上在線播放,但是如果說用戶不喜歡用Apple Music,只想使用本站雲音樂或者其他第三方音樂軟件,也是有辦法:AirPlay,通過AirPlay進行播放;另外HomePod可以獨立在沒有iPhone的情況下對Apple Music進行播放,但這個需要在設置中操作一下,否則iPhone與HomePod需保持在同一Wifi網絡下。

體驗感受:音質方面,作爲一款智能音箱HomePod毫無意外是音質最棒的(可惜搭載的是Siri),通俗點解釋,兩個HomePod組合在一起可以作爲家庭影院一般的存在;音源方面,雖然只能使用Apple Music但好像也不是什麼壞事,雖然國內從不缺有性格的音樂軟件,但是Apple Music最大的優勢就是版權,這個優勢可能國外更加明顯一點,國內好像弱勢一些。

多說一句:HomePod並沒有任何一種智能揚聲器所獨有的突出功能,蘋果有很多功能能夠彌補Siri智能助理的效果,這也就是爲什麼HomePod側重於揚聲器的質量和簡化的蘋果音樂服務。

結語

HomePod,算得上是蘋果生態的一個小部分,雖然剛入手時很興奮,但興奮過後迴歸理性,並不是很建議入手,原因很簡答的幾點:第一,國內沒發售,英文操作有點太不習慣,只能當個播放器;第二,購買前首先要確認自己是否是Apple Music的習慣用戶,這很重要,因爲想要盡情使用HomePod,你得鍾愛Apple Music,這個音樂服務與HomePod聯繫緊密;第三,Siri還處於小學水平,競爭對手們都已經上高中了,固件更新的週期過長,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