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剛發的新耳機,已經被Bose給“截胡”了?

解釋最新科技進展,報道硅谷大事小情

無線降噪耳機的終極天花板,又提高了一大截。

文|杜晨 編輯|VickyXiao 圖片來源 | 硅星人、Bose

AirPods Pro,這款標誌性的白色蘋果耳機,在全世界爛大街並非沒有理由。

在音質/降噪效果、耳機大小/便攜性、品質/品牌屬性這三點上,AirPods Pro 很長時間以來的確是最佳平衡。

但是,無線降噪耳機的國度,真的就這樣由蘋果統治下去了嗎?

Bose 對王位發起了挑戰。

9月7日昨天——沒錯,蘋果召開新品發佈會,宣佈升級版 AirPods Pro 的同一天——Bose 在紐約舉辦了一場線下試聽會,發佈了第二代 QuietComfort 入耳式主動降噪耳機(中文暱稱“大鯊”)。

一家是無所不能的消費電子全球巨頭,另外一家是降噪耳機技術的領導者,兩家公司在同一天發佈了直接對位競爭的產品,一切就是這麼巧……

昨天蘋果在發佈會現場沒有提供真機試聽(只有試戴)。而在紐約,我已經試聽了 Bose 新款 QC 耳機大約30分鐘。

圖片來源:Bose

根據我的試聽體驗,Bose 的新一代“大鯊”和上一代 AirPods Pro 的比較如下:

新款 QC 耳機的音質更好、降噪性能更強,價格也略貴一點。

如果從使用場景來看,AirPods Pro 是音樂、電話、智能操控的“全能型”選手,但沒有一項特別強,適合大衆用戶;

而新款 QC 耳機則把技能樹點在了音質和降噪方面,適合對於這兩項要求更高的準專業消費者。

(至於Siri/Google Assistant 語音控制無縫整合?Bose 表示它的核心用戶對此並不關心。)

需要明確的是:這款來自 Bose 的無線耳機,並不能在所有場景下完全取代 AirPods Pro。

但如果你將要搭乘公交地鐵、航班火車,或者在咖啡館等公共場合工作,只想享受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的純粹音樂和完全安靜?

或許新“大鯊”真的可以給你帶來更好的音質和降噪體驗。

/ 降噪耳塞天花板,再次提高 /

新產品和前代 QC 耳機採用的是相同的驅動單元。

用過上一代“大鯊”的朋友應該都有認同,它的音質水準,在2020/21年,已經可以稱得上是 TWS(真無線立體聲)耳機的天花板。 但是,真的沒有提升空間了麼?

我找了多位 Bose 高管和音頻技術研發專家提出問題,他們對於驅動單元也給出了自信的回答: 在目前市場上,一代/二代 QC 入耳式耳機的音質水準已經足夠領先了。

一款耳機的音質,除了驅動單元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使用環境噪聲和佩戴情況的影響。 這也是爲什麼 Bose 把新產品研發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降噪和佩戴設計方面。

圖片來源:Bose

首先來看降噪:

近年來 TWS 耳機有了極大普及,各種競爭對手都開始宣傳能夠掃描用戶耳道的“智能調節降噪”功能,表述卻含混不清。

Bose 卻對此非常直截了當:所謂的“適應性降噪”技術 (adaptive noise cancelling),以及“智能掃描”之類的辦法,其實並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這次在新耳機產品上,Bose 採用了全新研發的 CustomTune 耳內音場調校技術,通過耳內掃描的結果,定製耳機的 EQ 和消噪濾波。

和競爭對手神乎其神的掃描黑科技不一樣,Bose 解決人耳定製的方法,簡單且“暴力”:

它找來了大批情況各異的測試者,進行了成千上萬人次的測試,記錄了大量數據,爲每一種測試結果都設計了專門的 EQ 和降噪濾波。

每一次從充電盒中取出塞到耳朵裡,耳機都會激活 CustomTune 技術,發出一個特有的音效,並且使用耳機腔體向內的麥克風對音效進行測算。

耳機再根據測算的結果,從數據庫裡匹配到最接近用戶的 EQ 和濾波,從而實現最佳音效和降噪體驗。 (用戶仍然可以用 app 自行調節 EQ 和降噪強度。 )

CustomTune 掃描濾波示意概念圖 來源:Bose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的秋季發佈會上,蘋果告訴用戶新 AirPods Pro 的降噪定製要用到 iPhone 相機掃描耳朵; 而 Bose 的新耳機直接在本體上就可以進行完成掃描,至於手機是 iPhone 還是 Android 更沒所謂了。

這次試聽活動包括了幾個不同的場景,比如航班、火車站、車水馬龍等。 在一個半封閉的空間內,幾臺音響高分貝播放來自這些場景的噪音,同時工作人員也在我們身邊走來走去、大聲說話。

在佩戴耳機並打開降噪模式後,我的聽覺感受是大約90%的背景噪音被消除了,人聲則降低了80%左右——當然,這個數字並不是儀器測量的結果,只是量化我的感受。

我在現場看到了一張二代和一代 QC 耳機降噪對比的數據圖,顯示新產品在航班、地鐵、道路交通等低頻段的降噪效果提升了大約30%,總體上已經相當接近完全消除。

近 距離人聲、日常起居工作環境裡的他人導致的噪聲,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嬰兒的哭鬧等等——這些都屬於中頻段以及非週期性噪音。 中頻段、非週期噪音在以往的主動降噪領域一直是巨大的難題。

比如我坐在咖啡廳裡戴着 AirPods Pro,它能有效過濾環境底噪,以及窗外路過的車輛; 然而被迫聽到旁邊人聊天的內容,還是會令我有點破防…

而在新款 QC 耳機的試聽體驗中,我感覺它對於這部分中頻、非週期噪音的降噪效果有了質的飛躍。在上述數據圖上,中頻段的提升大約是50%。

黑色 QC 無線降噪耳機二代 圖片來源:杜晨/硅星人

對於高頻噪音,這張數據圖顯示“大鯊”二代的降噪表現反而比前代產品有所退步。 但 Bose 的一位音頻研發專家對我表示,這只是紙面上的數據統計結果。 實際上由於採用了 CustomTune 技術能夠以極低的延遲主動過濾掉所有頻段的噪音,高頻的降噪能力其實並沒有打折扣。

在 採訪幾位 Bose 高管的時候,他們甚至告訴我,在內部競品測試當中,這次的新款 QC 耳機是市面上所有無線降噪耳機當中降噪效果最好的。

沒錯,對比對象包括其它入耳式耳機,以及封閉性更強的頭戴式(耳罩)降噪耳機。 甚至連 Bose 自家的 NC/QC 系列頭戴耳機,在新“大鯊”面前都略遜一籌。

圖片來源:Bose

聊完了降噪,我們再說說它的對立面:通透模式。

Bose 這次在“大鯊”二代上還應用了另一項新技術 ActiveSense。 簡單來說,ActiveSense 就是一個更加高級的前饋 (feedforward) 算法,它利用機身朝外的三個麥克風來拾取周圍聲音,從而實現更好的降噪和通透效果。

它的效果,我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之前使用某國產耳機時,我在通透模式下不太能夠辨認周圍聲音來自的方向; AirPods Pro 的通透模式好得多,但還是會明顯感覺聲音是被耳機播放進來的,不太真實。

而在新款 QC 耳機上,我可以很準確地聽到一個聲音是來自我的面前,還是身後的左側或者右側,並且聲音真的有透進來的感覺。

高水準音質和強大降噪/通透表現,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這是 AirPods Pro,以及所有其它同類無線耳機產品都尚未達到的。

(當然這裡還是再次強調一下,每個人的耳朵形狀和感受力都不同,以上都是我的主觀感受。)

圖片來源:Bose

/ 佩戴體驗優化,填補前代缺陷 /

一代 QC 入耳式降噪耳機受到詬病的鯊魚鰭舒適度、耳機體積大/重、充電盒太大等問題,在二代產品上也得到了解決。

鯊魚鰭在無線入耳式產品上已經很常見了, 這種固定翼的佩戴舒適取決於硅膠的選材。硬的不易掉落,但因爲壓力都在尖角上,長時間佩戴耳朵會明顯痠痛; 反之選擇軟材料,長時間佩戴更舒適,但是固定不夠強,容易掉落。

這次的新款 QC 耳機,選擇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思路:不再用鯊魚鰭把耳機頂在耳廓上方,而是改成了硅膠固定環,可以覆蓋幾乎整個耳廓。

圖片來源:杜晨/硅星人

圖片來源:杜晨/硅星人

首先,這種固定環的一個好處是耳道密封性更好。更重要的是,和過去鯊魚鰭相比,新設計能夠讓壓力分散到更大面積的耳廓上。比較下來 ,我的感受是新設計在“異物感”上有明顯改善。

至於容不容易掉,每個人的耳朵形狀不一樣,沒法一概而論,Bose 也提供了三種不同大小的固定環和傘狀硅膠塞頭。

(沒有了鯊魚鰭,一開始確實有點心慌,不過習慣就好了,我用的是默認的固定環,晃了幾下並沒有發生鬆動。)

圖片來源:Bose

另外,在首次佩戴以及之後使用的時候,用戶都可以在 Bose app 裡使用自帶的“佩戴測試”功能來激活 CustomTune 技術來測試是否漏音。 如果存在單邊漏音,則可以選用大一號的固定環或塞頭。

圖片來源:Bose

前代 QC 入耳式耳機雖然音質和降噪都很出色,但備受詬病的一點,正是在於耳機機身太大,佩戴時突出過於明顯,而且整體像是公版設計,缺乏 Bose 風格。

這次的新“大鯊”耳機,單邊耳機的重量只有不到7克,相比上一代產品體積減小了三分之一,佩戴時突出耳外的機身部分更小,逐漸接近但仍然沒有達到 AirPods Pro 的纖細,不過至少不再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觀感了。

圖片來源:Bose

開啓降噪或通透模式,耳機的音樂收聽續航爲6小時左右,和蘋果昨天發佈的升級版 AirPods Pro 相同; 20分鐘快充等於2小時音樂播放,從零到充滿電大約用時1小時。

充電盒自身電量能夠充滿耳機三次,總續航達到24小時。重點在於這次的充電盒也總算真正能揣進兜裡了,尺寸和 AirPods Pro 差不多。

圖片來源: B ose

產品顏色只有兩種,一黑一白。

我在採訪中也提出了問題,考慮到無線耳機在今天對於很多人來說,除了耳機之外也是一種時尚配飾的存在,爲何 Bose 不像三星、Beats 以及國產品牌那樣,推出中低端產品以及多種時尚的配色?

Bose CEO Lila Snyder 告訴我,“聲音絕非一件配飾,而應該是一種更高級的藝術追求。”

“Bose 專注做的,也是最能夠點燃我們激情的事情,就是對影音藝術家賦予最大的忠誠,讓他們的作品,無論在任何收聽場景下,都能夠在聽者耳中最完美還原。 ”

Bose CEO Lila Snyder 接受採訪 圖片來源:硅星人

大約60年前,Amar Bose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依託麻省理工學院 MIT 創辦了音頻技術公司 Bose。 除了音樂產品外,這家公司後來還對汽車音響及汽車避震系統有所涉獵。

雖然兩個音樂和汽車聽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我們過去對這家公司的報道中曾經提到過,其實這兩者的技術本質都是對波形的抑制。

雖然今天很多耳機和消費電子公司都推出了無線降噪耳機,但如果要論駕馭波形的能力,在我個人看來,Bose 算是獨此一家。

可能也是這種自信,讓 Bose 敢於和全球消費電子巨頭蘋果在同一天撞場,發佈直接 競爭的產品。

新款第二代 QuietComfort 消噪耳機售價299美元/2299元人民幣,中國大陸9月16日開啓預訂,29日正式發售(白色版本晚些時候發售)。

我已經聽過了 Bose 新產品,未來將會找機會體驗和對比蘋果昨天發佈的升級版 AirPods Pro。 也歡迎品玩/硅星人讀者朋友持續關注後續的深入對比評測。

圖片來源:硅星人/ Bose

注:封面圖來自於Bose ,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請儘快聯繫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

2)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和羣裡

3)趕快關注硅星人吧!

關注硅星人,你就能瞭解硅谷 最新的科技進展和灣區的大事小情,變身最in技術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