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取代三牲 手捏雞母狗迎冬至

湖西鄉立幼兒園19日在公所2樓禮堂舉辦「冬至親子手捏雞母狗&搓湯圓活動」。(湖西鄉公所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本週六就是冬至!澎湖地區在冬至時,不少家戶都有「搓湯圓、做雞母狗」習俗,除象徵團圓外,也爲即將來臨的新年,許下對六畜興旺、平安順遂的祈願。因此不少村裡社區也紛紛舉辦「手捏雞母狗&搓湯圓活動」,親子也一起參與,希望把這特有的家鄉味傳承下去。

湖西鄉立幼兒園19日就在公所2樓禮堂舉辦「冬至親子手捏雞母狗&搓湯圓活動」,讓孩子們透過親手製作的過程,體驗澎湖特有冬至傳統文化。

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師生,也與澎湖校友會共同舉辦「寒冬送暖關懷長者」活動,在朝陽社區活動中心,由學生陪同長者製作湯圓品嚐,讓朝陽社區和龍行新城的長者們感受溫馨。

雞母狗的由來,是早期先民生活困苦,沒有能力準備三牲祭拜,因此在冬至節慶時,以米捏製成各種雞、狗、豬等家畜家禽造型,來替代祭祖三牲的製品,經過時代演變發展,也加入鴨、兔子、乳牛、鯉魚、南瓜等各種形狀,只要掌握特徵就捏出來。

文史工作者許玉河指出,傳統上過了冬至也象徵增長1歲,更是「吃冬補冬補嘴空」的時機。因此用米或面爲外皮,以甘𫉄、花生籤、菜、紅豆等爲餡,做各色各樣不同的粿,及牛、豬、狗、雞、庫銀、紅圓等一起蒸熟來祭祖的「菜繭」和「雞母狗」是最能代表澎湖冬至的年節食品,也流傳已久。尤其「雞母狗」的可愛造型,綴以點點硃紅,更顯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