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非遺傳承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表彰人物

從父親手中接過非遺傳承人的大旗,清宮造辦處第六代傳人、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館長柏羣一直在用各種方式講述着燕京八絕的傳承故事,如今,他又通過燕京八絕去講述民族融合的故事。

昨日,柏羣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作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他表示,燕京八絕融合了各地、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技藝,是民族融合的產物,如今他也希望這項技藝能夠反哺少數民族地區。他會繼續堅持“燕京八絕伴你成長計劃”,爲少數民族孩子學習非遺技藝提供成長路徑,培養新一代的非遺傳承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燕京八絕講好民族融合故事

燕京八絕是包括金漆鑲嵌、花絲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雕漆、京繡、宮毯在內的八種工藝門類。八大絕技逐漸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宮廷藝術。

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燕京八絕不只有“京味兒”,更有“民族風”。柏羣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燕京八絕傳承自宮廷造辦處的工匠。造辦處的工匠當年都是從全國各地、各民族匠人中精挑細選的,他們把各地最頂尖的技藝帶到了宮廷之中。“比如京繡就融合了湘繡、粵繡、蘇繡、蜀繡技藝,而這些地區的刺繡技藝很多都源於少數民族地區。再比如宮毯這門技藝,也融合了內蒙古、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織造技藝,是各民族文化與智慧融合的結晶。”

如何讓融合各民族文化的燕京八絕展現其民族特色?柏羣所在的燕京八絕博物館裡分別有代表蒙古族、朝鮮族、滿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工藝美術作品。“我們還從這些具有民族元素的作品中提煉出一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講解詞,並舉辦燕京八絕民族文化講堂,提煉工藝與民族文化融合的部分,請工藝美術大師爲觀衆講解民族融合的文化和知識,希望觀衆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瞭解我國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知道我們中華民族的文脈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從而更加珍惜今天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

爲少數民族學生提供學習路徑

燕京八絕源自各地、各民族,如今也要“反哺”民族地區。柏羣告訴北青報記者,近幾年,燕京八絕的傳承人們下了很大功夫,希望通過燕京八絕這項優秀的傳統文化賦能少數民族地區,推動當地鄉村振興。他們在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建立了燕京八絕傳承保護基地;在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燕京八絕校園展廳,今年第二座燕京八絕校園展廳也落戶豐寧職教中心;今年,另外兩座燕京八絕校園展廳還將在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啓動。

同時,柏羣還推出了“燕京八絕伴你成長計劃”,讓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們能有機會來北京學習非遺技藝,將來融入北京的非遺傳承人隊伍。柏羣介紹,今年第一批豐寧職教中心4個學生已經到北京進行了一週的學習和調研,他們畢業後將有機會到北京來就業。“我們希望爲這些少數民族的學生搭建成長路徑,讓他們有機會到北京來從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工作。”

河北將建燕京八絕非遺博物館羣

燕京八絕與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還有一段緣分,早在37年前,這裡就有金漆鑲嵌的生產基地。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十週年,燕京八絕也將繼續深耕大廠。柏羣介紹,他們將在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註冊“河北燕京八絕非遺文化傳承有限公司”,並將在這裡建立燕京八絕的非遺博物館羣。未來,這裡將建立包括河北省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河北省燕京八絕藝術博物館、河北省古代木雕博物館、河北省古牀博物館在內的非遺博物館羣,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文化領域的新地標。

此外,“燕京八絕伴你成長計劃”也將持續推進,他們將走進更多少數民族地區,並推動該計劃形成閉環。

文/本報記者張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