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別“羨慕”高個子:身高和步幅不成“正比”

題記:一直以來,關於跑步的配速有兩項重要的參考數據,一個是跑步的步幅,另一個是跑步的步頻,這兩者的組合就代表着我們的配速,而步幅越大步頻越高的人跑的也就越快,這也符合我們的基本認知,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高個子的人跑步是有絕對優勢的,因爲他們一步或許能夠頂別人一步多,這件事或許適用於短跑,比如博爾特的身高,但是在長跑項目尤其是馬拉松這樣性質的,並非是這樣絕對的情況,其實我們不用“羨慕”那些高個子。

我們還是用最近大火的基普喬格來舉個例子,之前他是練習中距離的,在沒有多大的建樹以後,他才改跑馬拉松這樣的長距離,而從那時起,他也就成了冠軍的常客,直到柏林馬拉松再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衆所周知,基普喬格的官方身高是1米68,但是他此次參加柏林馬拉松的步幅可以達到1米9,這個數據還是比較恐怖的,而且他還沒有刻意去蹬腿或者向前傾,完全是靠胯,所以這也是很多高手跑馬拉松刻意練習送胯的主要理由,就是爲了成績。

所以從這位世界紀錄保持者的身上我們應該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那就是身高和步幅並不完全成正比,我們普通矮個子跑者可以通過練習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步幅,不過對於普通跑者來說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本身基礎薄弱的話,很容易導致跑者受傷。對於大多數跑者來說,步幅基本上都是維持在1米左右,有些跑者還會刻意降低步幅,爲的就是更好地保護膝蓋。我們和競技跑者的目的不同,所以我認爲我們不用刻意去提升自己的步幅。

跑者其實有時候也是“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說是不在乎成績,佛系跑步,但是當別人超過自己的時候,還是想和對方暗自較勁,這是人的本性,但是我們更希望跑者能夠克服。而且由於紀錄設備的差異化,數據紀錄的準確性也是不一樣的,便宜的設備誤差更大一些,所以有時候一到了比賽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真實水平和實際紀錄的還是有一些區別,當然毋庸置疑昂貴的設備準確性更高一些,但是同樣對普通跑者沒有太大意義,總之跑步只是普通人娛樂的項目,我們一定要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