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輪胎巨頭加碼中國市場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目前,傳統汽車強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的企業佔據輪胎行業的主導地位。德國統計網站Statista今年早些時候公佈的數據顯示,在全球最暢銷輪胎製造商排行榜中,米其林以約280.2億歐元的年銷售額位居第一,日本普利司通位居第二,美國固特異位居第三,德國大陸集團排名第四。中化入股的意大利倍耐力以及中策輪胎也進入前十。

不過,多家傳統輪胎製造巨頭,尤其是位於歐洲的一些輪胎製造企業,最近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在德國,高昂的能源成本令製造業企業感到不安。德國IG BCE工會稱,德國工業用電成本遠高於美國和中國。

此外,汽車市場銷量的頹勢也在給歐美輪胎企業帶來壓力。德國電視一臺稱,在寶馬、梅賽德斯等公司銷售數據疲軟以及電動汽車業務出現問題的背景下,大陸集團計劃到2028年總共減少7150個工作崗位。米其林今年宣佈將關閉其位於法國西部的兩家工廠,去年米其林宣佈關閉兩家德國重型卡車輪胎工廠。固特異集團計劃停止德國富爾達和菲爾斯滕瓦爾德工廠的生產。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爲全球最大輪胎生產國和消費國的中國對於歐洲輪胎企業而言不容有失。2023年中國銷售超過3000萬輛乘用汽車。這意味着中國僅每年生產的新車就需要約1.3億條輪胎,幾乎是歐洲和北美市場之和。在汽車售後市場,中國也有很大的潛力。中國2023年消費1.33億條輪胎,與之對應的歐洲和北美分別爲3.7億條、3.16億條。

一些歐洲輪胎企業正在轉向中國增設工廠。今年年初,米其林宣佈對其瀋陽工廠進行產能調整,總投資超過3億元人民幣,逐步將現有卡客車輪胎產能轉換爲乘用車輪胎產能。此前,米其林已經宣佈擴張其上海工廠的產能。大陸集團則在今年6月將其位於合肥的輪胎工廠擴建擴產,計劃在2027年將該工廠的年產能提高到1800萬條乘用車和貨車輪胎。

德國《汽車週刊》稱,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製造商進軍德國等歐洲國家,來自中國的輪胎製造商也正加速在歐洲立足。中策輪胎、佳通輪胎、賽輪金宇輪胎、山東玲瓏輪胎等以前不爲歐洲消費者所熟知的中國品牌正逐步打響招牌,尤其是在英國、德國市場。報道稱,許多消費者認爲,中國品牌的輪胎在性價比方面較歐洲產品頗有優勢。

爲應對中國品牌的挑戰,歐洲企業目前正在不斷開發新產品。德國《經濟週刊》稱,電動汽車的加速速度比內燃機汽車快,啓動時嚴重磨損的風險也會增加。電動汽車的重量也更大。針對這些特點,歐洲企業正在研發省電、降噪、降低阻力等性能的新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