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喊晶片自制 對亞洲依賴度不減反增
根據研究,由於全球半導體市場持續成長,未來幾年歐洲對亞洲晶片的依賴度將不減反增。圖爲法國內政部長達馬南參觀雷諾電動車。(圖/美聯社)
僅管歐洲積極打造半導體產業鏈,向自制晶片的目標邁進,根據研究,未來幾年歐洲對亞洲晶片的依賴度將不減反增。
德國電子業同業公會(ZVEI)29日公佈微電子業趨勢報告,全球半導體市場2025年前的年成長率達6.5%,比過去5年增加1個百分點。不過,歐洲半導體的全球市佔率將從目前的9%,下滑到2025年的8%。
歐洲汽車工業近來深受晶片短缺之苦,這樣的趨勢意味着歐洲對中國、臺灣、日本、南韓的晶圓代工廠將更爲依賴。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日前預期,晶片供不應求的問題將延續到2023年。
爲減少對亞洲的依賴,歐洲正努力打造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按照歐盟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的規劃,2030年前歐洲應該擁有下一代先進製程的晶圓廠,而且晶片市佔率將提高到20%。
歐洲晶片市佔率低,也與半導體廠商將業務外包有關,2015年還有2/3的晶片在歐洲本地生產,到了去年只剩下55%。
不過,最近歐洲半導體業急起直追,汽車零件大廠博世(Bosch)在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的新廠本月初啓用,英飛凌(Infineon)在奧地利維拉克 (Villach)的新廠也即將開始量產,只不過產量離亞洲還有一大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