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突然要對美國“妥協”?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道(文/凡帥帥)一談到美歐關係,很多人都覺得“糟糕”。今年以來,大西洋兩邊互放狠話似乎成了“常態”,歐盟更是屢屢表態要在關稅上“報復”美國,還制定了時間表。但彭博社3月2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歐盟願意向特朗普政府作出讓步,以說服美國取消部分即將加徵的關稅。

據這名匿名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官員被美方告知,新關稅無法避免,這促使歐盟開始制定“條款清單”。該清單將列出歐盟可以妥協的談判領域,包括降低對美關稅、承諾相互投資,以及放寬自身涉及美企的法規。

乍一看,這似乎已經算是“妥協清單”了,因爲上述條款基本都是特朗普政府此前提及的內容!

而事情的“滑稽”之處就在於,這跟歐盟此前的表態差別有點大。

猶記得,在2月上旬特朗普宣佈對所有進口鋼鋁加稅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立馬錶態:這會招致歐方“有力、相稱”的反制措施!2月底,特朗普宣佈歐洲產品“很快”將被加徵25%關稅,歐盟當天再次表示要“堅決、立即”迴應。但如今,歐盟的“反制”還沒來,美國卻已經要在破壞國際產供鏈上繼續加碼了。就在3月26日,特朗普宣佈要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相關措施將於4月2日生效!

目前,美國的鋼鋁關稅已經在3月中旬生效,而隨着4月臨近,另一波關稅也要來,給歐盟“立即反制”留下的時間已然不多。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本月歐盟第一次有立場後退跡象。就在20日,也就是美國鋼鋁關稅生效差不多一週後,歐盟宣佈將原定4月1日起分階段實施的對美“報復性關稅”延後兩週實施。

同樣有意思的是,在特朗普宣佈要加徵汽車關稅後,加拿大總理卡尼一如既往地表示考慮報復性措施,馮德萊恩卻主要表達了“遺憾”。如此可見,儘管彭博社的報道還沒得到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的評論,但歐盟立場有所退卻似乎有跡可循。

歐盟當然想跟美國好好談一談,但會否一味“妥協”?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根據歐盟官方歷次的表態,歐盟“猶豫”的可能只是對美反制的速度、目標和力度。因爲不同於美國,歐盟有27個成員國,彼此利益訴求千差萬別,各有各的敏感產業,跟美國的關係也有遠近親疏,立場協調向來困難。何況,美國針對的汽車和鋼鋁等也不是所有歐盟成員國都重視的產業,想讓歐盟國家“同仇敵愾”,自然需要一番複雜耗時的利益交換。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委員會前幾天還放出消息,正在考慮究竟針對哪些美國商品進行報復。

現在,4月臨近,這場美歐關稅博弈是何走向,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