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禁用中國棉花,遭罪的卻是烏克蘭,時隔70年重啓棉花種植業

日前,烏克蘭農業部公佈了一則看似非常不起眼的消息——2024年烏克蘭首季棉花的收割工作已接近尾聲,當地棉農共收穫了110公斤棉籽。

▲烏克蘭首批棉花試驗田日前迎來收穫季(配圖爲棉田資料圖)

不少讀者可能會感到納悶兒,烏克蘭收割點兒棉花都值得大書特書了?您別急,我們一點一點展開講。

這次烏克蘭收棉花也能被全球媒體盯上的主要原因是這事兒與當前烏克蘭面臨的彈藥短缺問題息息相關。

咱們長話短說,炮彈需要火藥助推才能發射出去,而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是硝化纖維素,也就是俗稱的硝化棉,目前全球主要的硝化棉產地在中國,原料主要是新疆棉。

2021年新疆棉事件爆發,歐盟和美國以莫須有的藉口詆譭並禁止進口新疆棉,受此影響歐盟自然而然也就不再從中國進口採用新疆棉爲原料製造的硝化棉。

▲硝化棉(資料圖)

這事兒放在平時其實也不算啥事兒,歐洲國家每年的彈藥消耗量並不大,而且不少歐洲企業還在風聲來臨之前囤了一些從中國進口的硝化棉。

但是好巧不巧,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烏克蘭彈藥需求量激增,剛開始歐洲國家還能把庫存彈藥當清庫存給烏克蘭輸送,但沒想到俄烏衝突這一時半會兒根本沒有要停的意思,目前已經打成了消耗戰,然後打着打着歐盟發現自己造不出炮彈了。

原因也很簡單,歐盟禁止進口中國硝化棉之後,製造火藥的原料供應渠道和斷了沒什麼區別——中國硝化棉佔到了歐盟硝化棉進口的七成以上。

其實硝化棉倒也不是隻有中國出口,其他國家也能出口,比如哥倫比亞、印度、泰國、印尼等國,中國產硝化棉的主要優勢在於價格、產能以及物流。

在禁止進口中國硝化棉之後,歐盟也嘗試過在歐盟範圍內自己生產硝化棉。然後歐盟很快發現這事兒根本不可行——整個歐盟範圍內都沒有成熟的硝化棉產業鏈,原料、生產、運輸、儲存環節幾乎都是空白,而且考慮到俄烏衝突的不確定性,歐洲企業也都不願意去從頭開始建設一條完整的硝化棉產業鏈。

解鈴還須繫鈴人,那要不烏克蘭你們自己種棉花製造硝化棉吧。

好嘛,這烏克蘭聽了頭可比歐盟還大——烏克蘭甚至已經70多年沒有種過棉花了。這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烏克蘭棉農收點兒棉花都要驚動烏克蘭農業部那一幕。

由於地理位置關係,烏克蘭大部都不適宜棉花生長,所以歷史上烏克蘭也僅僅在1920年代末備戰期間短暫種植過一段時間棉花,產地主要分佈在赫爾鬆和克里米亞一帶,主要供給蘇聯軍工產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蘇聯軍工業對棉花原料的需求大幅下降,而烏克蘭的棉花產能又遠遠低於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因此戰後烏克蘭的棉花產業也就基本消失了。到20世紀中葉,烏克蘭已經不再規模化種植棉花。

▲由於缺乏火藥原料硝化棉,法國炮彈產能嚴重受限

時隔70多年之後,烏克蘭再次因爲戰爭被迫重新種起了棉花。

今年是烏克蘭重啓棉花種植的第一個年頭,試驗田面積不大,棉籽產量也只有110公斤。不過在今年試驗成功之後,烏克蘭農業部計劃到明年將棉花種植面積增加到30000公頃。

但是生產火藥原料這事兒可不只是種種棉花就完事兒了,還得一條完整產業鏈才能把硝化棉的產能提上去,而目前烏克蘭在硝化棉產業鏈這塊兒還是白紙一張。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其實還是俄烏衝突的持續時間。

從目前的烏克蘭的硝化棉產業鏈進度來看,最短也需要2年時間才能建成滿足歐洲軍工企業火藥原料需求的配套產業,但是兩年之後烏克蘭還能不能和俄羅斯在戰場上掰手腕現在已經成爲迫在眉睫的問題。

結果就是,烏克蘭種棉花這事兒到最後很難是一個市場化的結果,很多企業在完全看不到烏克蘭棉花產業未來的情況下都不願意自發去投入生產,烏克蘭農業部目前的計劃是通過資金補貼的方式來刺激棉農和棉企種植棉花。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烏克蘭棉農要去哪裡種那麼多棉花?

烏克蘭南部的赫爾鬆和敖德薩是目前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赫爾鬆的烏克蘭本土試驗棉田前兩年在俄烏衝突中被俄羅斯集中銷燬,敖德薩可以種棉花但同樣面臨被俄羅斯轟炸的風險,這還只是種棉花階段的風險。

後續如果烏克蘭在境內建立硝化棉工廠,被俄羅斯發現那問題可就簡單化了——硝化棉本來就是易燃易爆物,來一發FAB-3000整個工廠都得上天。

那麼問題來了,烏克蘭這棉花種還是不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