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林美照怕失智砸百萬「修腦」 腦神經真能修復嗎?

資深藝人林美照。(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郭吉銓攝)

資深藝人林美照有睡眠困擾,長年使用安眠藥,曾自述常忘東忘西,就醫檢查被警告得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5倍。爲了有尊嚴地度過晚年,據稱花了上百萬元接受腦部神經修復療程。

67歲的林美照,外表保養得宜,但過去媒體報導,她長期睡不好,靠着安眠藥助眠長達30年。4、5年前發現自己記性變差,背劇本功力大不如前,擔憂罹患失智症,在朋友介紹下,她做了腦神經檢測,發現腦部功能嚴重損壞,安眠藥劑量之大更被醫師警告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5倍。

不希望像當年母親到失智症後期,無法進食、大小便不能自理,也想遵守和女兒的約定,不忘記所愛的人,據稱林美照花了百萬元修復腦神經,經過幾次治療,加上補充魚油,她的安眠藥逐漸減量,背劇本的功力也回升許多。

只不過,失智症到現在仍無法根治、只能延緩病程,真有修復腦神經、預防失智症的技術嗎?國人使用安眠藥普遍,又真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機會?

●安眠藥與發生失智未必是因果關係 短暫用藥、好睡更重要

睡眠障礙與失智症是現代人兩大精神疾病,根據健保署資料,去年(2021)國人使用安眠藥多達381.5萬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睡不好,聽聞使用安眠藥可能增加失智風險,恐更深民衆的疑慮,安眠藥到底該用不該用?

「安眠藥和失智症有關連,但未必是因爲服用安眠藥就造成失智症。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一直不睡覺,精神狀態會更差。試想三天不睡會是什麼樣子?」臺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表示,與其讓病人不吃藥、失眠、睡不好,更多證據顯示,讓他短期吃點安眠藥、好好睡,加速恢復,會來的更好。

既然吃藥好睡了,那會不會增加失智風險?「要看跟誰比。」黃宗正分析,同樣有失眠問題的人,有吃安眠藥的人不見得比不吃藥、一直失眠的人更容易失智;但是和完全沒有睡眠問題、沒吃安眠藥的人相比,有不少研究顯示吃安眠藥較會增加發生失智風險,但也有些研究無此發現。由於許多個案是先有失智前驅期的症狀(如憂鬱、焦慮)纔開始吃安眠藥,後來發生失智只是病程的後續發展,因此未必是安眠藥所造成。

臨牀上,有些醫師也會出自善意,提醒病人:「安眠藥吃太多,小心得失智症。」其實很多時候並非醫生真的認同安眠藥吃多會得失智症。

黃宗正解釋,安眠藥的藥理就是使人放鬆,自然注意力跟着下降、長期下來可能記憶力變差,但醫生這樣講背後更深的用意常常是希望病患不要過度依賴安眠藥,最好短暫用藥後,開始找出失眠原因、透過運動、生活作息調整等,改善失眠狀況,不必再用藥,只是有些病患不配合,變成一直依賴安眠藥。

(示意圖/Shutterstock)

●腦神經尚無法修復 療效恐被誇大

但害怕得失智症確實是許多人的擔憂,尤其隨着邁入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愈來愈多,許多團隊都在研究如何預防、治癒失智症,但在仍找不到有效根治失智症的當今,真有「修復腦神經」的技術,能預防將來走向失智症,且要價不斐?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尚文直言,目前的技術還無法修復腦神經,腦神經屬於中樞神經,在人類出生後就不會再生,一旦腦神經受傷,頂多只能讓沒有受損的腦細胞協助完成受損腦細胞原本應該負擔的工作。

就其所知,目前大概只有2種技術可達到宣稱修復腦細胞的效果。一種是「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利用電流產生磁場,影響腦部功能,國內目前核準用於治療難治型憂鬱症,國外應用則很廣,甚至宣稱可增加學習能力和專注力,不過,國內現在全自費用於治療憂鬱症,也不至於收費達上百萬元。

另外,也有研究團隊嘗試進行幹細胞治療,用來修復同是中樞神經的脊椎神經或腦神經。張尚文解釋,這是誘導幹細胞分化成腦細胞或脊椎細胞等神經細胞,再讓這些細胞連結原有的腦細胞或脊椎細胞,但困難度很高,尚在試驗階段。

黃宗正認爲,有些情況的確是能經過治療而改善記憶。如吃素的人常會缺少維生素B12,會造成記憶減弱,只要補充維生素B12,可以修補腦神經的功能;但如果車禍造成腦部毀損、脊椎斷裂或腦部有明顯病變的失智症,這些情況都很難再修復。

他表示,坊間很多宣稱能修復腦神經的技術,其作用往往被過度放大,「如果真有這樣的修復術,而且這麼有效,怎麼還會那麼多失智症病人?」而且若真的有效,會取得國家核可的上市適應症,應該很多醫生都會知道,不至於這麼神秘。

●掌握5招 從日常生活延緩失智症惡化

目前失智症的治療還是分藥物和非藥物,主要作用在延緩認知惡化,及改善相關的的精神行爲症狀,例如憂鬱、妄想、幻覺、激動等。黃宗正歸納,非藥物治療大抵不出以下5原則:

1. 規律運動;

2. 動腦,經常進行腦部認知活動;

3. 互動,保有社交生活;

4. 適當飲食,地中海飲食是不錯的選擇;

5. 避免罹患或治癒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

(示意圖/Shutterstock)

此外,雖然失智症有些類型的致病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去年《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一篇研究整理出19個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方法,其中10個顯示有高度證據,另外9個證據力沒那麼強,但仍有一定預防效果。且不只是預防,即使已經確診,搭配治療,也有延緩疾病惡化的效用:

◎證據力強,主要預防方式有:提高教育程度、增加大腦認知活動、老年時可以稍微胖一點,同時避免同半胱胺酸過高(可補充維生素B)、避免憂鬱、壓力、糖尿病、腦傷、中年高血壓、姿勢性低血壓等。

◎證據力稍弱,但仍有預防效果:避免中年肥胖、老年時過瘦,還要多運動、戒菸、有良好睡眠、補充維他命C、慎防心血管疾病、肌少症及心律不整。

●健忘、記性差,是失智症前兆嗎?

當年紀增長,記性變差,很多人會擔心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前兆。黃宗正說,其實正常老化和失智是不同的生理現象,以阿茲海默症的記憶退化來說,是新的記憶無法存進大腦裡,剛剛看到、聽到的事物馬上忘記,再怎麼提醒也無法想起來。

一般正常老化則是大腦還是可以存進新事物,只是不容易找出來,要花一些時間或經過提示才能想起來,比如看到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認識對方,卻想不起名字,而過一陣子想起來了,就不用太過擔心。而且,失智症的記憶力退化會影響日常生活,並伴隨其他症狀,老化造成的記性變差則通常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