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越長越孤僻,越大越自閉,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錯在哪

女兒今年上六年級了。

一直以來,她就是我貼心的小棉襖,懂事聽話,從不需要我操心。

但最近我卻發現,女兒越來越矯情、敏感、孤僻了。

她每天回到家就苦着一張臉,問她什麼也不說,就把自己鎖房間了。

我以爲她只是受青春期激素影響,就沒太在意。

直到前幾天,我半夜起牀上廁所時,聽見女兒房裡傳來陣陣啜泣聲,這才讓女兒說出了壓抑在心底的苦惱:

她一個好朋友最近不跟她好了。

原因是朋友好幾天沒等她一起下樓做課間操,放學回家路上,也沒有跟她結伴回家。

她不知道朋友爲什麼會這樣,又不好意思去問,所以一直糾結到半夜還在難過。

結果我第二天和對方家長聯繫時,小女孩卻一臉茫然說,她倆不是一直都是好朋友嗎?之所以沒有結伴一起走,是因爲看到女兒自己先走了。

原來,女兒痛苦的根源,是內心戲太多。

後來,問了周圍的媽媽們,才發現女孩們好像都有類似的情緒困境:

生病請假,一直放心不下作業,反反覆覆問作業沒寫怎麼辦?老師會不會批評?

明明被同學欺負了,卻還是在反思自己:別人是不是討厭她?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

甚至,別人一句玩笑話,也能惹得孩子各種猜想、各種分析。

總之就是,別人的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不經意的話,似乎都能在女孩們的腦中掀起驚濤駭浪。

然後一直被內心的糾結、焦慮、恐慌等情緒撕扯着,消耗着。

那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帶着這種困惑,我開始嘗試尋找答案:看教育類書籍、上網搜索相關知識......

這才發現,每一個女孩教育煩惱的背後,都是“女孩大腦”的特點在發揮作用。

首先,女孩天性敏感,這就導致了她們容易矯情、情緒化。

就拿孩子打翻牛奶這件事來說,我不過多嘮叨了幾句,讓孩子下次要注意點,不要毛毛糙糙。

一旁的兒子,我說完,他就翻篇了,什麼事都沒有。

但女兒就不一樣了,她能敏銳地察覺到我語氣中的一分不耐煩、兩分指責、三分失望,然後,就開始生氣。

哪怕我並沒有這樣的情緒,但也阻擋不住女兒的“過度解讀”。

結果,她越察言觀色,越反覆琢磨,也就越容易受傷。

其次,是女孩容易深陷“反芻循環”,導致她們走不出情緒的牢籠。

就像牛反芻,把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裡返回嘴裡再次咀嚼一樣,女孩會將內心的想法和情緒進行一遍遍回憶和播放。

結果不僅反覆強化了負面情緒,還進一步加劇精神內耗。

記得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借了女兒的課外書,都一星期了還沒有還,女兒便去委婉地提醒了一下。

後面,同學雖還了她書本,卻也抱怨了她好幾句。

結果女兒回家後,就一直在那裡不停回憶同學的態度,自己當時說話的語氣與措辭,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做的不當。

後面,女兒更是開始設想各種“糟糕的結局”:同學會不會不跟我做朋友了?大家會不會都覺得我很小氣?

一直揪着無法改變的過去,反覆咀嚼不放,就是一場自我消耗。

在心理學上,這種不斷透支內在能量的人,就屬於耗能型人格。

而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若長期在小事上消耗心力,在情緒上消耗精力,她是很難過好這一生的。

我們常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教育也是如此。

認識到自己的教育疏忽後,我根據相關資料,整理了下面這6句話,希望幫助女兒養出吸能型人格,不斷豐盈自己,遠離內耗。

1. 不自證:你的價值,只取決於你自己

一位老師做了個測試,他把100元揉成一團,然後問誰想要,學生都舉起了手。

老師又把100元放在地上踩了一腳,問誰想要,學生還是紛紛舉起了手。

原因很簡單,100元的價值不會因爲別人對它做了什麼而貶低。

女兒,做人也是如此。

生活中難免有貶低、打擊、否定你的聲音,如果你因爲別人的質疑和評價就去辯解,只會掉進自證的陷阱,陷入自我的內耗。

要知道,當窗戶佈滿灰塵時,我們不會認爲是窗外的風景變醜了。

那爲什麼別人說出糟糕的話時,我們要覺得糟糕的是我們自己呢?

你就是你,所以請記住:

永遠不要拿別人的態度,來定義自己的價值。

做好自己,提升自己,那些質疑你的聲音自會隨風而去。

2. 不在乎:生活沒那麼多觀衆,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博主@C媽曾帶女兒做了個實驗:

她給女兒化了一個非常浮誇的妝,然後一起去逛超市。

女兒走在前面自由活動,她在後面偷偷拍攝。

回看錄像前,她問女兒:“你覺得會有多少人看到你覺得奇怪呢?”

女兒說:“我感覺所有的人都盯着我看。”

但事實是,擦肩而過的那些人,有的只是匆匆一瞥,大部分人甚至都沒有注意到她。

女兒,這就是聚光燈效應: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會過多關注你。

所以啊,當你犯錯、出糗,或者害怕表現不好而畏手畏腳、糾結計較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看得小一點,卸下心裡的負擔。

當你不再過多關注別人的眼光時,你會發現,生活可以更加自在灑脫。

3. 不討好:你可以真誠地拒絕任何人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幕:

有個鄰居總是愛借別人的東西,還常常有借無還。

這天,鄰居又來小雪家借雜誌看,夏東海和劉梅不好意思拒絕,小雪卻直接拒絕了:

“不,對不起阿姨,這本雜誌不能借給您。”

事後,夏東海問小雪怎麼可以這麼輕鬆地說出來“不”,小雪一語道破問題的本質:

“說不本來就不用理由,我有權利拒絕別人,無法說不是一種控制力差的表現。”

是啊,畢淑敏也說過,拒絕就是一種權利,你那麼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

女兒,你可以熱心腸幫助別人,你也可以乾脆拒絕你不想做的事。

你不必爲了取悅別人而活,更不必爲了顧及別人而委屈自己。

真正關係好的人,是哪怕你拒絕了他,他也不會因此而責怪你。

4. 不自卑:就算別人不喜歡你,也不妨礙你走好自己的路

有一位畫家想畫一幅人見人愛的畫。

於是,他把畫好的作品拿到街上展出,讓大家在畫中標出他們認爲的不足之處。

結果,整幅畫被塗滿標記。

次日,畫家改變策略,重新畫了一幅一樣的畫,讓人們在認爲畫得好的地方標記。

結果,曾經被人挑剔的地方,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他不禁感慨:“原來,無論我做什麼,都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那就沒必要在意太多了。”

是啊,女兒,這個世界上有人不喜歡你,是常態。

與其費力不討好,白白受折磨,不如屏蔽掉那些消耗你的人。

努力活成喜歡的模樣,哪怕依然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你自己。

5. 不焦慮:你內心所擔憂的事,90%都不會發生

女兒,你是否察覺到,自己的生活總是十分緊繃,每天都在爲各種事情焦慮。

考試還未開始,你就擔心考砸會被老師批評;

下週一需要在紅旗下演講,你這周就開始緊張,生怕自己表現不好。

這樣的你,就像沙漠上的沙鼠,因爲害怕旱季來臨,每分每秒都在囤積糧食。

但最後,它們辛苦囤積的草根,大多直到腐爛都沒有用上。

女兒,很多時候,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既定的事實,而是你頭腦裡提前冒出的一個個糟糕的念頭。

所以,永遠不要爲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焦慮。

與其爲不確定的明天胡思亂想,讓自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不如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

告訴自己:“我所擔心的事情,絕大多數都不會發生。”

6. 不糾結:把過去的雜草清除,不做情緒的奴隸

有這樣一幅漫畫:

一個人拿着一袋垃圾走了一路。

直到路人提醒,男人才驚覺,原來自己一直帶着垃圾上路,不僅負重累累,還惹得了周圍人的厭棄。

女兒,看完這幅漫畫,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人很傻。但生活中的你,又何嘗不是經常“提着垃圾走路”呢?

比如,遇到了一些破事,就會連着好幾天悶悶不樂;

經歷了一次傷害,就時不時悔不當初,不肯釋懷。

殊不知,當你反覆糾結於那些痛苦的、憤懣的事情時,生活的陰霾也會久久不散。

要知道,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轉不過來的彎。

凡事向前看,該放的放,該忘的忘。

接納世事無常,努力過好當下,我們才能爲生活騰出空間,容納美好,重啓快樂人生。

最後,分享一張圖片:

每個女孩的大腦裡,其實都住着一個耗能的小人。

她或焦慮,或苦惱,或自卑,或糾結,或悲傷……

這些因爲敏感而產生的各種負面情緒,每天都在孩子的腦海裡消耗她們的能量,讓她們疲憊不堪。

作爲父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就是幫助孩子驅除腦中的“小人”,讓陽光重新照進她們的生命。

點個贊吧,願父母們都能多一份察覺,多一份關懷,把上面6句話送給女兒們,助力她們打造強大的內心,擁有衝破桎梏、翱翔九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