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網上不好好用標點符號了?
在很多人對“微笑”表情包的1314種含義和拼音首字母縮寫(比如nsdd)感到困惑時,年輕人已經在用標點符號聊天溝通、表達情緒了。
比如,句號的含義和威懾力,得看出場數量:一個句號“。”帶着淡淡的冷漠,兩個句號“。。”寓意真沒話說,三個句號“。。。”代表直接無語到極致……
再比如,問號要表達的是真正意義的疑問還是單純的無語,其中的情感濃度和數量之間的關係複雜到可以繪成一條拋物線。小小括號中的文字承載着許多內容,尤其是脫團單飛的“左括號(”後面的文字,有時讀懂它們不亞於做一套經典閱讀理解;當然有些年輕人最喜歡的標點符號就是不用標點符號,直接用空格代替,或者一句話分幾次打出去……
其實,關於不同的標點符號在網絡聊天中表達何種含義,人們早有討論。比如,結尾使用“。”簡潔冷淡,換成“~”就柔和許多。只不過隨着社交媒體和語言環境的發展,標點在聊天中的使用規則也在不斷進階。比如,“~”在特定語境下表達的也許是陰陽怪氣,用“(+文字”表達表情包、自身狀態、緩解社恐情緒等。
當文字混雜了奇奇怪怪的標點,看似表達形式複雜不好理解,但也是人們在嘗試用更豐富的內容彌合無法面對面帶來的情感缺失和交流壁壘。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溝通效率,不只意味着花更少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交流的雙方能夠快速理解彼此並給出適當反饋。當現實交流中表現出的時間間隔、情感語氣,在只能依託文字符號表示的冷冰冰的網際關係傳遞時,被用於標明句讀和語氣的標點符號們,也有了被推敲和延展的空間。人們將其嵌在文字中間,讓對話氛圍更加流暢,促進溝通的有效性。
或許,當標點被用作梗或者表情使用,並不屬於標準用法,但這種異化形式卻在實際應用中豐富了它自帶的信息量和功能性。這不但能滿足溝通需求,也成爲了年輕人表達自我、尋求身份認同的一種方式。對他們來說,標點的使用不只是爲了斷句,更是他們區別於其他圈層的聊天介質和密碼,是構建線上線下交往關係的需要。
或許,以上種種反而更加證明,標點符號雖小,卻獨具意義。正如郭沫若曾說:“標點好像一個人的五官,不能因爲它不是字就看得無足輕重,標點錯了意義也就變了。”在嚴肅場合下這是對語言文字規範的需要,而就算在打字聊天中,標點運用得隨心所欲,雖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錯誤,但表達的意義的確會不同。甚至,當標點被年輕人賦予了更多內涵,在不同的社交場合,同一個符號不同的社交對象接收到的信息都不盡相同。
也由此,好好說話更需要好好使用標點。當然,互聯網社交圈的邊界和內容常用常新,標點符號的使用也可能會被新的潮流迭代,但在這些包裹之下的尊重平等、純粹真誠,纔是網絡社交的根本。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