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導師班宇、王小魯和楊荔鈉,助青年導演“重構小鎮” 2024山海計劃複審提案會
7月25日、26日,2024“向山海走去”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簡稱山海計劃)連續兩天舉行復審提案會。20強青年導演輪流進行項目陳述,並接受三位年度導師班宇、王小魯和楊荔鈉的點評與提問。
“通過山海計劃,我理解了故鄉的改變”“劇本邏輯清晰,但有點單薄”“劇本對青年導演有挑戰”……現場就像畢業論文答辯——導演激情滿滿地介紹正在創作的小鎮故事,導師客觀冷靜地表達對主題、故事、臺詞的驚喜與疑惑。你來我往,青年導演和導師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造夢之旅”。
嶺南取景,南方氣質打動導師
山海計劃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球尋找影像創作領域的新銳力量。今年“回到小鎮”的主題創作鼓勵青年導演在粵港澳三地取景。在《隱秘的角落》帶火湛江,《破冰行動》帶火中山,《狂飆》帶火江門之後,山海計劃的青年導演們選擇了哪些嶺南取景地?
張藝川的《爐底餈就是華夫餅》將取景地設在臺山,講述一位女白領回到闊別二十年的家鄉台山,與一位小鎮青年相遇的故事。張藝川說:“我想通過新舊台山人的相遇,講述流動的台山,呈現身份、人、空間等變化。”他將借用爐底餈、黃鱔飯等台山美食意象表達變化。
劉權文的《夏夜南風慢慢行》將取景地選在佛山4A級景區南風古竈,園內五百年來窯火不絕,被稱爲“陶瓷活化石”。他說:“我幾年前拍紀錄片去過南風古竈,當地意象足夠表達劇本情緒。”
李景宇的《風萍浪跡》將取景地選在廣州知名景區——黃埔古港。故事聚焦經歷商業改造的漁鎮,講述疍家人與故鄉的告別。鄭淼鑫、宓馬的《夢遊》,取景地則是廣東度假勝地——汕頭南澳島。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開通,爲深圳、中山兩地帶來巨大變化。葉思妤的《大橋對面是什麼》講述父女關係,故事發生地是深中通道抵達中山的第一站——南朗。劇本中,深中大橋是全片的情節高潮點。葉思妤說:“當作爲替身演員的女兒站在中山影視城的最高處時,找到了‘大橋對面是什麼’的答案。”
針對取景地的地域性表達,三位導師各有感受。作家班宇曾在臺山待過半年,熟悉廣東意象,他被許多劇本中的南方氣質打動,“很多導演的劇本真實、真誠,他們用濃郁的地域色彩追憶往昔,追憶來路”。
電影學者、評論家王小魯同樣有在廣東生活的經歷,他讚歎於廣東取景地豐富的景觀層次對劇本想象力的疊加:“通過導演的劇本,我看到了很多畫面,有的像一首輓歌,有的像宮崎駿式的動畫,有的像現代藝術。”
導演、編劇楊荔鈉更關注取景地意象表達與影像風格的融合:“我看到了這一代導演敢於冒險的電影語言,有人要在海上拍攝,有的是意識流拍攝,或是運動畫面的拍攝,對於如何利用好取景地的景觀,他們應該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
重構“小鎮”,多元類型豐富表達
很多青年導演熱衷表達“記憶”,在影像中找自己。大灣區的溼熱、霧氣、烈日恰好創造了一種氤氳氛圍,呈現記憶的亦真亦幻。
王鵬爲、金添的《魚美人》根據作者真實夢境改編,故事與記憶、告別有關,意象充滿想象力,例如泛舟遊湖的“我”、會說話的魚、兩根斷指等。《虎鶴離青》映照了牧明青春記憶中的意象,“作爲粵式文化符號的深圳校服,作爲本地人精神支柱的粵西洪拳,作爲青春無底黑洞的校園池塘”。
汕頭人鄭淼鑫是《夢遊》的導演之一,今年二月,他回到南澳島拍攝一部劇情短片,喚醒了少時記憶,“我想用山海計劃的故事,講出溫暖的家庭記憶,以及小鎮的過去與現在”。周曉婷帶着部分個人經歷,用《硬骨頭》講述一段與深圳有關的青春成長史:“一個少女如何跨越關卡抵達深圳?我想書寫一份情書,給永不服輸的女孩。”
青年導演也在努力探索跳脫自我,講述他人的故事。擅長拍攝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王庭帶來《溏心風暴》,以少女渴望擁有電瓶車爲引,講述一段青春成長故事,但他強調,“這更是一個講述階級議題的故事”。胡嶠想通過運動題材《3門》討論“原生家庭”的話題,“一箇中年男人想擺脫父母影響,重拾少年時代被扼殺的足球夢”。
今年山海計劃中,部分入圍青年導演沒有南方生活經歷,拿到題目之後才介入對嶺南小鎮的觀察。山東籍導演步京委爲創作《鵜鶘出走之後》,用一週時間在“中國內衣名鎮” 汕頭市陳店鎮的工廠、作坊採風。他說:“我對於描繪大灣區工廠故事經歷了從不自信到逐漸自信的過程,小鎮是折射中國現象的窗口,我看到每個場景都值得被記述。”
在對10個項目進行逐一評審的過程中,班宇從文本角度提了很多具體的建議:“臺詞可以再精簡,有些臺詞可用影像語言直接表達。”“可能還要多寫幾場戲,才能把邏輯理順,把故事講清楚。”“可以減少一些角色,讓表達更集中。”
王小魯很看好青年人獨特的視角:“不少劇本里,小人物的世俗故事可圈可點,一些母題性的表達讓我瞭解了當下青年人的所思所想。”不過,他也提醒青年導演,“不要過於理念化,要讓感性、理性更好地結合”。
楊荔鈉鼓勵青年導演走出舒適圈,“創作上可以更勇敢,邊界可以更拓寬,大膽思考如何通過人物、事件呈現你們的想法”。但她也認爲個性化的前提是展示好基本功:“年輕人拍好生活是不容易的,越是樸素的情感,越難拍好。”
【年度導師點評】
面對“回到小鎮”這個主題,山海計劃的青年導演們將感情放置在超越物理空間的“小鎮”中,用今天的語法重新解構“小鎮”,告訴我們“小鎮”是什麼,它在我們記憶裡是什麼,它未來會變成什麼樣。我可以察覺到共通的記憶與情感。我被他們的創作和表達打動。
——2024山海計劃年度導師 作家 班宇
我曾經在廣州生活過幾年,瞭解嶺南文化。感謝山海計劃讓我藉由“回到小鎮”這個題目瞭解到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變遷。我也看到了青年導演在表達廣東、表達大灣區時視野上的改變,這些變化都讓我對青年一代導演的崛起充滿信心。
——2024山海計劃年度導師 電影學者 王小魯
雖然這次創作被限定了主題範圍,我依然被導演的創造力感染。他們對個人、歷史、社會的情感,在作品中無限放大,呈現許多表達的可能性。很多作品其實都可以被拍成長片。我希望他們適當走出舒適區,進一步拓展創作邊界。他們對待電影的熱忱和不求回報,讓我泛起回憶——拍電影大多數時候是“爲愛發電”,是“精神鴉片”,但我們年輕時都吃這一套!我還想跟未進10強的導演說,不要失望,你沒被選上並不意味着你不是好導演,未來,你可能是最重要的導演。
——2024山海計劃年度導師 導演 編劇 楊荔鈉
出品人:杜傳貴、林海利總監製:孫愛羣、孫璇、胡泉、林如敏總策劃:孫朝方執行總監:呂楠芳活動統籌:蔡淳淳傳播統籌:李麗、詹錫偉運營:廖瑀、陳儀文文字:龔衛鋒設計:數到十設計排版:實習生汪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