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吃17億制酸劑 九把刀父:胃痛先看醫生
九把刀的藥師父親柯毓彬與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吳秀英一起呼籲民衆正確用藥。(林宜慧攝)
臺灣人1年共吃下22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佔超過17億顆,以單顆藥厚度0.2公分算,國人每年服用的制酸劑可疊成6693座101大樓。然而食藥署最新調查發現,許多人有「加個胃藥顧胃」的觀念,2成半民衆會自行買胃藥吃,更有7成不知制酸劑的長期風險。
九把刀的父親柯毓彬身爲社區藥師,今早參加食藥署925用藥安全日記者會中,特別提醒民衆胃不舒服一定要先看醫師,再請藥師搭配適合的藥。
他以兒子九把刀爲例,日前九把刀常常胃痛、不舒服,柯毓彬要他先去醫院診斷,才發現是壓力大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如果當時九把刀一味吃胃藥,恐怕延誤原本病情。
不過國人「自行治療」的習慣仍普遍。食藥署今年8月份針對1072位20歲以上民衆調查制酸劑用藥行爲,結果顯示,近兩成民衆3個月內至少吃過1次胃藥,其中2成5是根據親友建議或廣告自行購買,買回家有兩成不看使用說明書。
更有甚者,近3成民衆看病時主動要求醫師開胃藥,其中40至59歲民衆最多,佔3成5;濫用制酸劑,卻有7成民衆不清楚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胃酸不足、營養吸收不良、胃腸細菌過度生長等副作用。
臺灣臨牀藥學會理事長王春玉表示,民衆普遍存在「吃藥傷胃」的錯誤觀念,其實大部分藥品不會引發腸胃不適,即使有也很輕微,少部分藥品如解熱鎮痛劑、阿斯匹靈、鐵劑及部分抗生素可能造成腸胃不適,但可用其他方式緩和,不一定需要制酸劑。
她指出,制酸劑依成分不同,含鎂鹽會有腹瀉的副作用、含鋁鹽會便秘,尤其腎功能不佳者更要小心;另外,跟Quinolones類抗生素並用會降低7成藥效,與腸溶錠劑型藥物並用會破壞藥原本的設計,刺激胃部,長期使用也可能影響心血管系統、腎功能,更增感染風險。
柯毓彬提醒,服用制酸劑3天后症狀仍沒有好轉,就應該告訴醫師;平常別把「報人吃藥」當做功德,反讓對方陷入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