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鴉片戰爭中打敗我們的不是洋槍洋炮,是騎兵與刺刀
提起鴉片戰爭與火燒圓明園,大多人腦海中會浮現出第2次鴉片戰爭時滿蒙騎兵揮舞馬刀迎着英法聯軍炮火衝鋒的悲壯畫面,也都將戰敗歸因於“落後纔會捱打”……
這些不過是影視與演繹中的歷史,實際上,清帝國與英法聯軍最關鍵的通州八里橋決戰打敗僧格林沁的並不是洋槍洋炮,英法聯軍是騎兵對騎兵、刺刀對刺刀硬碰硬地擊敗了帝國最精銳的滿蒙騎兵,而且,在最後中國都有翻盤的機會,只是被錯過了,最終才導致徹底戰敗並被燒了圓明園……
回眸1860年第2次鴉片戰爭中最關鍵的八里橋決戰——
當時中國人口已突破了4億,打敗如此大一個帝國18000人夠嗎?英法兩國在戰前進行果認真評估,評估地結果是:8000人負責進攻,1萬人作爲預備隊足夠了。依據是:1840年第1次鴉片戰爭中英國遠征軍19000人,滿清投入的八旗和綠營兵超過20萬,但兩年戰爭下來英軍僅受傷451人,陣亡69人……廈門戰役、定海戰役等英軍甚至是零傷亡。
18年後英法聯軍使用的武器早已更新換代,不僅裝備着帶刺刀的前膛燧發槍和滑膛炮,還裝備有剛剛發明的線膛槍和線膛炮,戰鬥力早已遠非昔比。而且兩國軍隊從軍官到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職業軍人,大多人經歷了剛剛結束不久的克里米亞戰爭,統帥也都是從未一敗的名將,英國是格蘭特,法國將軍是蒙託邦,兩人都曾在一系列的海外征戰中所向披靡……
英法聯軍攻擊部隊爲8000人,其中炮兵2000人,騎兵1500人,此外還有70個醫療小分隊,這場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野戰醫療的戰士,從該方面就能夠看出英法聯軍完全屬於當時的現代化部隊,這也是他們信心爆棚的原因。
滿清動員的大軍超過30萬人,特別是在八里橋這場關乎帝國命運的決戰中精銳盡出,6萬大軍中3萬是精銳騎兵,其中7000人是來自察哈爾的蒙古鐵騎,統帥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英法聯軍攻破大沽口占領天津後浩浩蕩蕩向京城殺來,僧格林沁早就想和對方進行一次硬度的對決,大家光明正大地較量較量,看看究竟誰是王者誰是青銅……
英法聯軍答應了中方的要求,雙方將戰場選在了八里橋。八里橋距通州老城八里路,距北京僅32裡,是拱衛京師的戰略要地,清軍已經無路可退,這場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大決戰前,雙方曾有過一次小規模交火,英法聯軍推進到張家灣時被僧格林沁列陣狙擊,蒙古騎兵輸出箭雨後開始衝鋒,衝到陣前時聯軍發射了康格列火箭。大火着起來後蒙古馬膽怯失驚紛紛衝回了自家陣營,僧格林沁只得停戰……由於損失不大,彪悍的蒙古親王悻悻不已,希望與英法聯軍進行一次真正的較量,用勝利祭奠先祖的榮光。
有不少學者質疑僧格林沁的戰術有問題,稱明知道西方槍炮威力巨大,完全不應該在曠野中與聯軍野戰……
可如果你站在僧格林沁的角度就不會這麼看問題——騎兵只有野戰中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這也是唯一能夠衝破敵陣並摧毀對方的辦法,除此之外,清軍手裡還有什麼?無論怎樣排兵列陣火槍都可以把弓箭打成篩子?
最關鍵的這是一場決戰,關乎帝國尊嚴,必須通過堂堂正正地戰鬥捍衛榮譽,哪怕是全部戰死都不能靠偷奸耍滑取勝,其他選項都不在考慮之內。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換作我們也同樣,很多時候即便明知道結果不也要義無反顧的戰鬥嗎?這場戰爭對中國如此,對於注重騎士榮譽的英法聯軍也是同樣……
最後的決戰
1860年9月21日凌晨4點,英法聯軍開始向八里橋推進,5:30時到達了僧格林沁預設的戰場。
當時英法聯軍各4000人,法軍在前,英軍在後。
按照蒙古軍隊傳統戰術,僧格林沁首先放出輕騎兵突襲,濃霧中竟然衝到了據法軍數十米的距離,蒙古騎兵用輕箭射擊,法軍開槍還擊……見無法擾亂敵方陣型蒙古輕騎選擇了後撤,由於濃霧太大,雙方的盲射都沒有給對方造成多大損失。
法國先遣隊指揮官克里納將軍立即意識到了部署靠前的危險,一方面有序後撤,另一方面讓傳令兵緊急通知後面的部隊結陣迎敵。
法軍主帥蒙託邦下令構築防禦工事,法軍採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空心方陣,也就是炮兵在中間,槍步兵和槍騎兵圍成一圈結出方陣的陣型……每道人牆三排列陣,這樣可以輪番裝彈射擊保持火力的連續性……在火力弱於自己的對手前,這樣列陣可以最大限度發揮火器威力。
法軍一邊列陣一邊通知英軍上前接應,護衛自己左側列陣。
時間不長,清軍中軍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就衝了過來,重弓騎兵正面突擊,輕弓騎兵左翼包抄……
英軍在接到法軍召喚後快速行軍,先鋒騎兵與左翼包抄的蒙古騎兵迎頭相撞,雙方騎兵對騎兵展開了廝殺……
英國騎兵是由驍勇善戰的錫克族戰士組成,這些腦袋上裹布的錫克勇士在世界上大名鼎鼎,搏殺中蒙古輕騎兵遭到了全殲。
但僧格林沁也判斷出了這裡就是聯軍結合部,於是,蒙古大軍集中兵力向這裡發起了猛攻,試圖分割戰場……
但當蒙騎主力衝到對方陣地時聯軍的騎兵也傾巢而出,聯軍騎兵是由最精銳的勇士組成,歐洲馬體格強悍,爆發力和衝擊力極強,矮小的蒙古馬根本不是對手。
當聯軍騎兵發起衝鋒後,蒙騎試圖分散開來,採用祖先的遊射戰術避免與敵人近身搏鬥,成吉思汗就曾用這個戰術征服了世界,但幾百年後這個戰術顯然已經落後了……
由歐洲大洋馬組成的聯軍騎兵洪流般瞬間就衝到了還未來及分散的蒙古騎兵前,武器與戰術的落後導致精銳的蒙騎紛紛落馬,瞬間成爲了待宰的羔羊……
震驚中的僧格林沁還未從慌亂中清醒過來法軍的炮兵就開火了,與此同時,英軍的阿姆斯特朗重炮隊也展開了猛烈射擊,清軍的炮兵陣地被炸成一片火海,毫無還手之力……
但清軍中軍殘餘騎兵依然迎着炮火展開了第3次衝鋒,也就是我們在影視中看到的場景,只可惜撕開英法聯軍結合部的願望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前赴後繼的勇士們屍橫遍野……
下面場景是電影中沒有的,擊潰蒙古騎兵後聯軍騎兵在遼闊的戰場上四處追殺潰散的蒙古散騎……
戰鬥過程中聯軍炮火精準,清軍佈置在八里橋的炮兵根本無法抗衡,炮兵也形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清軍左翼統兵將軍盛寶在法軍第1輪炮擊中被炸傷,帶領本部人馬匆匆後撤 ……見盛寶撤退,右翼兵團瑞麟部也選擇了潰逃,在這其中有數百勇士選擇了戰鬥,最終全部戰死……
見清軍全面潰敗,本次戰役中最震撼的一幕出現了,法軍在一聲命令中集體換上了刺刀,全線撲向八里橋……法軍的刺刀是世界上最長的,與槍長度差不多,拼刺刀能力也是歐洲第一,當時歐洲天下無敵,在歐洲第一,當然也是世界第一。
堅守在八里橋的蒙古兵和八旗步兵眼也紅了,輪起大刀與長矛就迎了上來,雙方展開了血腥的白刃戰……但在絕對的實力前僅有意志和勇氣是不夠的,堅守的將士全部被法軍刺死,法軍卻無一人倒下。
僧格林沁見就連自己的衛隊也全體陣亡,不由得失聲痛哭,而英軍的騎兵此時已殺到了他的側後,僧格林沁被部下抱着推着離開了戰場……
到中午時聯軍陸續攻佔了清軍各個大營,營帳裡還擺着沒有動過的早餐。下午3點時戰役結束,大地上躺着上萬具滿蒙將士的屍體……
英法聯軍整頓人馬,僅陣亡12人,受傷39人……
但就在這時,聯軍發現了自己已陷入了巨大的危險中,耗光了全部彈藥……此時,盛寶或瑞麟部如果敢於發起攻擊,完全能夠擊敗甚至全殲英法聯軍,因爲清軍也有火槍隊與炮兵,中國明朝的神機營是世界上第1支火器部隊……
只可惜清軍其他部隊被嚇破了膽,眼睜睜瞅着英法聯軍在兩個星期後彈藥到位,隨後又向北京進發並從安定門攻入北京,最後燒了圓明園。
法國將軍蒙託邦回國後,被拿破崙三世嘉獎時引起了一場嘲笑,其他法國將軍和大臣一致認爲這場戰爭贏得太容易了,聯軍才死了12個人就封蒙託邦爲“八里橋伯爵”,而且每年享受五萬法郎俸祿明顯的獎大於功了。
這些故事後來出現在了很多文學作品裡,真相是在這場決戰中僧王不僅戰鬥了,而且中路清軍非常悲壯!這一事實也被英法聯軍參戰將士肯定,並認爲儘管清軍輸了,甚至是慘敗,但配得上“勇士”稱謂……
清軍的輸,是輸在了對世界發展沒有一個清醒認知,閉門造車,戰術理念陳舊,這些致命性錯誤在先進的文明面前構成了斷崖式差距,最終迎來毀滅性結果,與186個西班牙士兵就滅掉了1000萬人的印加帝國同出一轍……
洪鐘噹噹,一個國家也好,一個人也罷,最怕的就是拒絕世界,拒絕文明,拒絕進步,很多的時候擡頭看路比低頭拉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