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收官

8月30日晚,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奎娟“智能光電傳感器”主題的科普分享中,湖北衛視《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引領觀衆一路“追光”的科學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傳承科學精神,致敬當代賽先生,和院士一起向世界發問!由湖北省政府指導,湖北廣播電視臺策劃,湖北衛視事業部打造的全國首檔院士科普創演節目,《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錨定代表“新質生產力”方向的各領域擎旗人,引領觀衆們隨“科技新青年”的視角,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共話逐“新”提“質”的科技力量。

《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重點聚焦我國各領域的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貫通的內涵要義,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在全民科學素養提升、科學思想傳播、科學精神建設上的獨特優勢,用有料、有用、有情懷的內容,有趣、有味、有溫度的形式,讓“高大上”的科技創新實踐照進大衆生活。從6月28日首播到8月30日收官,《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貫穿了廣大青少年的整個暑期生活,網友們齊齊點贊“節目讓知識以一種很新的方式進入了我的腦子”。

十期節目,十位“新質生產力”的卓越代表,打開了十大科學領域:北大國際癌症研究院院長詹啓敏院士以“生命的長度”爲題,向大家娓娓闡釋“癌症的本質是什麼”“食管癌緣何在中國如此高發”,以及他和團隊精準提供的“中國方案”;古生物學家徐星院士帶大家走進中國的“恐龍樂園”,分享“恐龍如何進化成鳥類”等一系列中國人自己的重大研究成果;“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院士陪大家領略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的風采,講述比《飛馳人生》裡還要熱血的逆襲故事;“中國基因研究先行者”楊煥明院士解碼“生命的天書”,回望和科研同仁們如何從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1%的一小步,邁出中國基因研究的一大步;“中國互聯網絡之父”劉韻潔院士追憶中國互聯網“潮起三十年”,並圍繞當下炙手可熱的AI、6G、未來網絡等暢聊“中國力量”;值中國探月工程20週年之際,空間地球科學家郭華東院士帶大家瞭解正在探索中的月基對地觀測,講解我國研發的新一代“數字地球”技術如何爲地球把脈、爲未來導航;被網友們親切稱爲“火山爺爺”劉嘉麒院士,妙講爲什麼說“火山是地球的靈魂”,以及中國對火山之“寶藏”的深入開發;粒子物理學家陳和生院士從自己先後主持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工程談開去,述說“大科學裝置重器築夢”;從事水文水資源研究已經40多年的夏軍院士,聚焦“水安全”這個日益受到公衆關注的話題,科普了由他發起並推動的用於智慧管理長江的“長江模擬器”項目;金奎娟院士如今的研究重點,是模擬人眼的神經形態光電傳感器,她深入淺出地告訴大家如何給光電傳感器裝上“大腦”,這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一步,也是世界各國爭相佈局、搶佔高地的重點領域。

《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更加註重“科技+”賦能節目效果,深挖AI技術潛能,綜合應用XR、CG等增強現實技術,持續提升可看性、趣味性和互動性。作爲每期節目重頭戲的“院士創演”環節,輔以AI文生視頻,在本季有如打開了“瞬息全宇宙”,每每讓觀衆們的視線從棚內演播室一秒“馳騁”到廣袤時空。

“AI劇場”“AI千問”“AI對話”等與AI元素密切結合的環節,進一步提升了節目的技術濃度。不過,《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並非爲了“炫技”,而是力圖用AI技術營造出更強的科技體驗感,激發人們對創新探索和前沿應用的興趣,同時就人們關心乃至爭議的若干議題展開立體探討。

在“AI劇場”環節,節目應用大模型生成的劇本、短片,不斷爲觀衆帶來腦洞大開的科學幻想和歷史奇遇:“早逝的周瑜”和“長壽的司馬懿”暢聊情緒價值、蜘蛛俠和綠巨人交流“基因突變”、牛郎與織女暢想全息通話如何“吹過你吹過的晚風”;牛頓和愛因斯坦就今天的大科學裝置展開觀點碰撞……進一步和AI進行過科學對話的院士們,對節目中AI所展示出來的能力大爲驚歎,詹啓敏院士向AI發出邀請“以後有機會,我也請你去上課”,楊煥明院士表示對AI“佩服得五體投地,真的要向你好好學習!”

《你好 賽先生》第二季傾力打造“賽先生”系列短視頻,以科學精神爲核心,聚焦當代“賽先生”們的生活與科研實踐,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全面激發話題討論的活力,促進了科學思維的交流與碰撞。(胡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