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增強 爲經濟回升向好提供動力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盛夏時節,溯長江而上,6座梯級水電站點綴其中,熠熠生輝,形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碧綠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一列列運煤專列正駛出寶日希勒露天礦裝車站;蔚藍色大海上,一臺臺伸展着巨大長臂的風機佈陣排列,將風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爲“綠電”……
能源是工業糧食。今年以來,油氣行業加大增儲上產,煤炭繼續發揮主體能源地位,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有力推進,爲端牢能源飯碗提供支撐,也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動力。
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應當通盤考慮、把握重點、統籌推進。要在煤炭產業轉型、清潔能源發展、電力系統升級與儲能產業發展等關鍵領域重點發力,鞏固提升能源供給質量和供給穩定性。
油氣行業加大增儲上產
3月份,我國渤海中北部海域再獲億噸級油田大發現——秦皇島27-3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達1.04億噸;6月份,我國自主開發的首個海上超深大位移井項目——恩平21-4油田投產,日產輕質原油達740噸;7月份,位於我國北部灣盆地潿西探區的海3斜井測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折算日產原油738立方米,天然氣28萬立方米,油氣當量達1010立方米……
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創新聯合體日前正式成立。該聯合體將聚焦超深層常規油氣、深層頁岩油氣和深層煤巖氣的勘探開發,開闢陸上深層超深層油氣重大戰略接替新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認爲,石油消費在未來將更多回歸原料屬性,在國家能源安全和民生需求方面,分別發揮保障“急需”和穩定“基石”的作用;天然氣憑藉低碳、穩定、經濟的特點,對國家能源安全發揮“保障”作用,且與新能源具有“共生共榮”的特點,具備最佳“夥伴”作用。
煤炭發揮主體能源地位
在陝西神木,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井下綜採工作面,採煤機滾筒上的截齒頻頻刺進烏黑的煤層,大塊的煤炭隨之剝落,這些源源不斷採下的煤炭將被運往全國各地,爲煤電保供備足原料。
在河北井陘,作爲京津冀主力支撐性電源的上安電廠,增加煤炭採購計劃,派人赴礦落實長協煤兌現量,加足馬力保供保電。
作爲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重要樞紐港口,截至6月30日,黃驊港年累計完成煤炭下水1.1億噸,同比增長9.3%,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爲迎峰度夏期間煤炭供應提供了支撐……
能源生產供應是電力保供的重要基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近期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加強燃料供應協調保障,重點抓好煤炭穩產穩供,保障重點地區發電用煤用氣需求。截至目前,全國發電裝機保持較快增長,統調電廠存煤1.98億噸,爲今年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提供了良好工作基礎。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表示,要因地制宜推動煤電機組發電能力的合理增長,充分釋放煤炭先進產能,確保煤電的安全穩定供應。同時,要加快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要加快煤電的“三改聯動”,不斷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降低能源低碳轉型對能源保供的影響。
可再生能源實現快速發展
4月1日,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水電工程——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併網發電;6月28日,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平臺“國能共享號”投產,在浮式海上風電領域開創“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的海洋經濟開發應用新場景;6月30日,陝北錦界光伏100萬千瓦、寧夏電力靈紹直流配套光伏100萬千瓦等一批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項目併網發電……
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已超過50%,歷史性超過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超過11億千瓦,同比增長約38%。持續壯大的可再生能源,正爲迎峰度夏穩用電提供保障。
中電聯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要推動煤電與新能源、新能源與靈活調節電源、本地電源與外來電優化組合,積極推進大型風光基地支撐性調節性電源、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不斷增強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