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腫瘤久久公益節主題沙龍在京舉行

近日,在全民公益活動“久久公益節”到來之際,由蔻德罕見病中心主辦、施維雅中國支持的“聚‘膠’生命希望”難治性腫瘤久久公益節主題沙龍在北京舉行。醫學專家、患者組織成員、企業負責人及媒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腦膠質瘤治療的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方向,並呼籲公衆投入更多關注,助力推動這一難治性腫瘤從“鮮爲人知”到“廣爲人知”。

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任曉輝介紹,膠質瘤是一種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具有浸潤式生長特性,容易復發,難以徹底根除,常見症狀有頭痛、噁心、肢體活動障礙、癲癇發作、反應遲緩等。膠質瘤通常分爲4個等級,1級、2級膠質瘤惡性程度相對較低,預後效果良好;3級、4級膠質瘤惡性程度較高,腦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甚至不足10%。

“腫瘤和腦組織糾纏在一起,沒有明顯分界,外科手術很難徹底切除,放化療則可能帶來認知障礙等副作用。靶向藥物的出現扭轉了這一局面,它可以精準‘錨定’腫瘤細胞。”任曉輝說。

膠質瘤患者往往面臨着巨大的心理壓力,患者組織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與情感支柱。本次公益活動發起方、蔻德罕見病中心創始人黃如方感言:“他們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就像在金黃燦爛的麥田上,有了日夜守護的稻草人,小麥才能健康平安地成長。”

黃如方認爲,如今,國家在促進罕見病診療方面推出了多項政策,極大改善了罕見病患者羣體的診療現狀,但在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可負擔性方面仍存在未盡之需。“罕見病的防治困難在於疾病種類多,且非常少見,不同疾病治療方法不一樣,藥物研發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蔻德罕見病中心將繼續攜手各方力量,助力加強公衆對罕見病的瞭解,提高藥物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推動醫患交流及科研轉化,爲包括膠質瘤患者在內的罕見病患者羣體發聲、發力。”黃如方表示。

膠質瘤希望之家創始人張濤是一名經過二次手術的膠質瘤患者。“經歷過術後復發、短期失憶,我深知膠質瘤患者的艱辛與不易,除了承受着病痛,可能還要再承受一份情感上的孤獨。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需要家人、醫生的支持,也希望大家能夠給予膠質瘤患者更多的理解。”張濤說。

在張濤看來,膠質瘤存在患者羣體少、治療手段少、疾病治癒少、社會關注少,以及後遺症多、治療費用多、治療彎路多的“四少三多”現象。他表示,2023年,膠質瘤希望之家成立,旨在傳播膠質瘤最新資訊、就醫指南,併爲患者及家屬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今年年初,病友數據庫上線,希望可以爲藥物研發提供相關數據,助力探索先進的膠質瘤治療方案。

膠質瘤診療水平的提升離不開醫藥企業的推動和創新。施維雅中國總經理魯毅智介紹說:“從基礎研究到將藥物推向市場,施維雅集團始終將患者放在首位,致力於更好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實現患者利益最大化。”

談及施維雅的腫瘤藥物研發歷程時,魯毅智介紹,施維雅將總研發預算的70%用於腫瘤創新藥物研發。難治性疾病的藥物研發所面對的不確定性貫穿整個藥物研發過程。下一階段,施維雅集團將繼續與醫療機構、患者組織緊密合作,推動創新藥物的研發與應用,加快創新靶向藥物落地中國,爲膠質瘤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