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需構建三大條件

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需構建三大條件。(南開大學資料照)

大陸《證券時報》網報導,天津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22日出席2023國際貨幣論壇,發表人民幣國際化最新進展、價值邏輯與推進工作看法。他認爲,面向2035年,人民幣能否與美元、歐元等量齊觀,需要構建三大條件:一是要基本完成以實體經濟爲支撐的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二是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的深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取得長足進步;三是中國大陸金融體系的制度性開放與風險控制體系之間要實現高階平衡。

陳雨露稱,截至2022年底,繼美元、歐元后,人民幣已成爲第三大國際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水準總體呈現長期增長趨勢。

他認爲,人民幣有望成爲最具活力、最具有潛力的全球優質公共產品。國際貨幣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鮮明的全球公共產品的屬性,但其在中長期存在着優質品甚至合格品的稀缺問題,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等全球性挑戰使得國際貨幣供給缺口的問題進一步地激化。

人民幣國際化爲廣大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提供了國際支付貨幣和儲備貨幣的新增選項,並推動國際貨幣格局朝着多元競爭、相互制衡的多極化方向前進,增加了世界經濟的穩定性。

對於如何穩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陳雨露表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向前需持續做好基礎性工作。相關基礎性工作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增強居民和非居民的人民幣可獲得性,以及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便利性;二是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開放;三是深化人民幣金融市場建設,構建以債券市場爲核心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四是持續推進「雙碳」目標落實落地,積極推動全球氣候合作和全球氣候治理的改革;五是持續發展數位經濟,深度參與全球數位領域的經貿規則的制定和治理。

2023國際貨幣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與南開大學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北京銀行協辦,重陽投資教育基金特別支持,論壇上發佈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