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火災事故敲響安全警鐘 | 別讓電動車成爲殺手

前不久,南京市雨花臺區一小區發生火災,造成重大傷亡事故,令人痛心。經初步分析,火災爲6棟建築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這次事件也讓我們反思,安全使用電動車關乎生命安全,規避火災風險必不可少。

01

電動車使用不當讓火災頻發

近年來,因電動車使用不當起火的事件時有發生。據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武昌大隊中山路站站長向冠宇介紹,電動自行車起火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過度充電。一般情況,電動自行車充電8小時左右就能滿足用戶需求,過長時間充電會讓電池發熱、鼓脹甚至爆炸。二是線路老化。電動自行車使用過久,車裡的連接線路容易老化、鬆動,導致漏電、接觸不良或短路。如果車輛電線發生故障,產生的高溫容易引燃車輛的鞍座及裝飾性塑料物件等。三是充電器使用不當。很多家庭不只一輛電動自行車,不同品牌的電動自行車混用充電設備,也會給電池帶來損傷。充電器是損耗品,壽命較短,需要及時更換,更換時要注意與蓄電池型號相匹配。

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的統計,2023年全國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相比2022年有所上升。另有數據顯示,電動車火災多在充電時發生,其中超過一半發生在夜間充電過程中。據瞭解,起火直接原因多爲充電設備出現故障導致燃爆。

有些家庭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也給安全帶來風險。根據應急管理部《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築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充電;電動自行車存放、充電場所應當獨立設置,並與高層民用建築保持安全距離;確需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築內的,應當與該建築的其他部分進行防火分隔。另外,根據規定,電動自行車存放、充電的場所,應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充電設施應當具備充滿自動斷電功能。

02

遇到火災要合理自救

經濟便捷的電動自行車,已成爲國人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重要選項,與其相關的消防安全隱患也萬萬不可忽視。那麼,遇到起火的情況該如何自救呢?

國家消防救援局高級指揮長劉激揚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當發生火災,自己無法撲救時,應當立即設法逃生,不可貪戀財物。離開房屋時,要迅速關閉戶門,防止煙氣蔓延到樓梯間內造成火勢蔓延,影響他人逃生。同時也應該及時報警,給他人留下更多的撤離時間。

如果住在高層住宅,着火點又不在自己家,這時候就需要保持冷靜,理智地作出判斷。當處在着火層的下方,應當及時通過疏散樓梯逃生,跑到戶外空曠處。需要注意的是,火災逃生不能乘坐電梯。當處在着火層的上方,需要先確定疏散樓梯是否安全。如果疏散通道和樓梯間沒有煙霧火光,可以向下逃生。如果已經有濃煙蔓延,絕對不可強衝硬闖,因爲在火災中,煙氣比火焰更加致命。

如果無法開門逃生或逃生過程中發現前方已被火勢和濃煙封閉,不具備逃生條件,應當迅速退回房間。沒有辦法及時回到自己房間時,也應當及時敲門呼喊、設法進入距離最近的房間臨時避險,或者到建築內的避難層、避難間等相對安全的區域避險。

到了相對安全的區域,可以通過手機電話尋求救援。同時應該通過窗戶向外呼救,儘可能讓救援人員確定你的位置。

等待救援過程中要保持冷靜,具備條件的,可以用溼毛巾等堵住門縫隔絕煙氣滲透,也可以通過澆水的方式給門降溫。總之儘可能延緩火勢突破的時間。

03

安全意識絕不鬆懈

防範火災在平時就應該樹立安全意識,關注防範火災的相關知識。預防電動車火災,有幾點必須注意:合理控制充電時間;勿在住宅內充電;勿飛線充電;勿將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充電環境需通風;遠離易燃易爆物品;不要盲目改裝電動車;加強日常自查自控。

另外,要樹立火災防範意識。劉激揚介紹,首先要熟悉環境。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要熟悉居住、工作場所的火災風險。比如家中火、電、氣的使用環節,所住的高層住宅的外保溫材料是不是易燃可燃的,單位火災高風險崗位和重點部位等等。

二是要熟悉逃生路線。無論是居住地、工作場所還是日常到賓館、餐飲娛樂購物場所消費,都要注意觀察瞭解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樓梯間的位置,確保火災發生後能夠及時疏散或者是緊急避險。

三是熟悉消防設施器材位置。關注滅火器、消火栓等常見基本消防設施器材的擺放位置,確保在火災發生後快速準確使用。

同時我們要學會及時準確報警。樹立“火災發生後第一時間準確報警”的意識。撥打“119”火警電話,提供詳細的地址、起火物、人員還有火勢情況等等,並且要留下準確的聯繫方式。無法撥打電話時,可以向就近人員呼喊報警或者通過按下手動報警按鈕報警,想方設法將火災信息通知給消防隊、物業和周邊人員。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衆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