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你看了嗎?這10點教育啓示值得跟孩子分享→
這個春節假期
不少家長帶着孩子走進電影院
觀看了這部中國影視票房冠軍的佳作——
《哪吒之魔童鬧海》
五年前,“魔童”哪吒橫空出世
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徹底點燃了觀衆的熱血
如今,續作《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
電影不斷反轉的劇情
各個性格迥異的角色
也被大家津津樂道
電影中三個家庭的親情戲份
更是笑中帶淚
讓不少家長和孩子
沉浸其中感受愛的力量
今天,讓我們走進《哪吒之魔童鬧海》
一起去感受電影中的
10點教育啓迪
01
少年壯志不言愁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
導演餃子在接受採訪時說,第一部裡,哪吒與身份的偏見對抗;第二部裡,哪吒走向更大的世界後發現規則的不公,擺脫束縛後涅槃覺醒,並試圖去改變這一切。
這句臺詞,既是哪吒對不公平規則的“憤怒”,也是他誓要打破這規則的“檄文”,更是我們每個人心中不甘平凡的“吶喊”。
爲什麼哪吒會讓我們如此熱血沸騰?也許是因爲,長大後的我們多少向世界做了些妥協,接受了一些也許不公但被視爲理所當然的規則,也漸漸消磨了改變世界的銳氣。但哪吒,用他的叛逆、反抗、不服,再一次點燃了我們心中未曾消亡的少年氣。
02
勇氣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
直到無路可走,
我才明白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第一部裡,哪吒因爲“魔丸”的身份,被父母和師父禁錮在家裡,被動地等待“天劫”的命運;第二部裡,爲了不暴露魔丸的身份,哪吒在開始也選擇隱藏。可是,躲藏並不能解決一切,“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唯有直面自己,直面世界,纔有出路。
生活中,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逃避的時刻,可一味退縮無法解決問題。就像魯迅所言:“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當退無可退,唯有鼓起勇氣直面世界,才能在困境中破繭而出,尋得生機。
03
家長以身作則
是最好的榜樣力量這些年我天天都用功,
從沒偷過懶哦。
哥就是我的榜樣!
很多人說,申公豹這個第一部裡偏“反派”的角色,卻在第二部貢獻了最多的淚點,當弟弟申小豹眨巴着大眼睛對他說“哥就是我的榜樣”時,他眼中的躲閃讓人酸楚;當他把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幾顆仙丹留給易友時,我們看到了他柔軟的一面……他勤勉、上進、愛易友,網友說他是“家鄉的小驕傲”,是“很多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普通人的寫照”。這,是角色帶給我們的共情。
在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申公豹對敖丙說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振聾發聵。看完第二部,有網友說,五年前申公豹的這句話,在五年後我誤會申公豹的那一刻形成了完美的閉環。這,是角色帶給我們的自省。
申公豹不能說是完全正面的角色,但這個角色很立體很豐滿,很難用簡單的“好”“壞”來界定。許多人能在他身上看見一部分自己的影子,也會因他開始反思我們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
哪吒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善惡,也沒有永遠的好壞,只有立場的不同。這對孩子們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啓迪,學會換位思考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04
跳出世俗的偏見
擁抱“光明與黑暗”的一體兩面整整140分鐘的電影裡,劇情經歷了多次翻轉。最後時刻,陳塘關被屠城的真相終於揭曉。以反派形象出場的申公豹沒有叛變,挺身而出一人戰三龍,守護住李靖夫婦,讓我們看到角色身上的人物弧光。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有個重要的課題,就是接受“光明與黑暗”的一體兩面。申公豹是融合了善與惡的複雜角色,電影的主角哪吒與敖丙同樣也是如此。魔丸與靈珠本是一體,二者本質並無絕對善惡之分。世間本無絕對的錯、也無絕對的正確,就像孩子們既可以偷懶放鬆、也可以勤奮好學,既可以喜歡那些低俗幼稚的東西,也可以欣賞博物館裡的高級美,既可以注重當下自己所熱愛的事物、也可以爲未來提前規劃……人性的多元多樣,越能夠被允許,孩子們的心智水平就越能發展得成熟。
05
樂觀面對挫折
這是一堂人生必修課太好了,還剩一點點!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電影裡,石磯娘娘出場只有不到五分鐘,雖然刻畫不多,但絕對是最有魅力的角色之一,單純可愛,積極樂觀:她對自己的容貌很自信,但同時也承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不內耗,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她很樂觀,被打得七零八落後,第一反應不是“只剩下一點點了”,而是“太好了,還剩一點點”……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家長要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怕輸纔可怕。石磯娘娘面對哪吒的挑戰時沒有退縮,積極應戰,也在敗下陣來時積極樂觀地面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不懼困難,樂觀向前看!
06
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
是教育的基石和你度過的每一天,
娘都很開心,
娘從沒在乎過,你是仙是魔,
娘只知道,你是孃的兒。
第一部裡,李靖對哪吒撒謊說他是靈珠轉世,夫婦二人各種隱瞞,只爲了讓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是一個好孩子。當哪吒被身邊人避之不及的時候,母親殷夫人挺身而出將他保住,即使公務繁忙,她也會抽時間陪他踢毽子,說“你敞開了玩兒”。
第二部裡,那個因爲哪吒的傲嬌而沒能完成的擁抱,最後以一種無比戳心的方式還了回來。母愛在這一刻如此具象——即使你渾身是刺,媽媽也會不顧一切去擁抱你。
現實中,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質,也許是調皮好動,也許是專注於某一項興趣愛好……一些“熊孩子”行爲其實也是孩子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需要家長去正確引導。不管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們都應該向孩子傳達積極樂觀的信念。
07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
爲你謀個幸福,
但現在看來,
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
未必全對,
你的路還需你去闖。
第一部的敖丙聽從於父命,那句“你的成敗,關乎全族命運”是責任,更是巨大的壓力,但最後敖丙還是違抗了父親,選擇和哪吒共抗天雷。而在第二部裡,是父親改變了,他認識到只要是敖丙心中認定的事,他遲早會去做,也認識到自己給了敖丙太多壓力,即使有擔憂,即使有不捨,但他還是把自由和選擇權還給了敖丙。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與情感,也有權將自己的未來緊握手中。作爲父母,更應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去感受他們的情感。
一個會反思的家長會給你最大的尊重和平等,愛是保護,更是放手。
08
掙扎與拼搏纔是人生的主旋律既然他們要我們的命,
那我們就用這條命跟他們拼了。
影片中,有一個非常震撼的萬妖衝鼎的場面,即使身負枷鎖,即使明知會死,妖獸們依然義無反顧、拼盡全力、奮力一搏。生命有壓迫,生命就會尋找出路。雖然生而爲妖,但沒有誰生而低賤,再渺小的個體也有反抗不公命運的權利。
他們不是主角,但他們真的不是主角嗎?
導演談到這一幕時說:“哪怕最後努力是毫無意義的,但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掙扎是不能停的。”
是的,掙扎是不能停的,掙扎着去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這是我們活着的證明。
09
勇往直前,儘管嘗試
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過招“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
“我想試試。”
時間消磨了東海龍王對抗世界的勇氣,卻沒能掐滅少年心中的火焰。少年並不是不知道自己要面對什麼,但那又如何,“我想試試”!
真好啊,不試試怎麼知道行不行呢,世界不是隻有依附強者這一條路,總要有人打破枷鎖。就像導演說的:“妥協是很容易的,大家都會妥協,大部分聰明的人,碰一碰之後覺得疼,就會縮回來,但像哪吒和敖丙這樣的,還是會照自己的方向繼續碰下去,有點蠢蠢的,不太聰明,但大家喜歡的就是他們的這種精神,叛逆、執着、本真的少年氣。”
勇往直前,儘管去試,人生也應如此。
10
無所畏懼,肆意成長因爲我們都太年輕,
不知天高地厚。
電影結尾,哪吒意氣風發的模樣,正是這句臺詞最貼切的寫照——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我們喜愛哪吒,喜愛的不就是這份不屈天命、無所畏懼的勇氣嗎?
網友的一段評論也將電影中講述的關於“成長”的內涵,表達得淋漓盡致:
成長的空間,不是一條已經規劃好的道路,而是那些未曾設限的餘地——允許自己奔跑,允許自己偏航,甚至允許自己狠狠地撞上現實的牆壁,然後在痛楚中觸摸自己的邊界。
你看電影了嗎?
印象最深的臺詞是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