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全球最佳!長榮30年前發明 為何歐美瘋起「豪華經濟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羅璇】
介於商務艙與經濟艙中間的「豪華經濟艙」得到空前注目,包括達美、阿聯酋航空都看好。這個1992年由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發明的新艙位,有什麼魅力?
各國開啓觀光大門,隨之打開的,是機艙中另一個階級。2022年下半年開始,芬蘭航空、阿聯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皆在呼聲中,首次推出「豪華經濟艙」(Premium Economy)。航太市調公司「對位市場調查」( Counterpoint Market Intelligence )預估,2025年航空業的豪華經濟艙位會是現在的3倍多。
航空服務調查機構SKYTRAX,公佈2023年全球航空公司獎,長榮航空囊括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第9名、全球最佳豪華經濟艙、、亞洲最佳豪華經濟艙航空公司第1名等16項獎項。
可負擔的奢侈
臺灣人可能對豪華經濟艙不陌生,因爲它的發明人正是長榮航空。1992年,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看到每個班機上20%的座位賣不掉,決定重新規劃艙等設計。張榮發對豪華經濟艙的設定是,「比經濟艙多了44%的空間,而且有腳踏板、個人螢屏和高級餐飲服務。」當時,長榮整臺飛機、訂票系統都得重新設計,顛覆全球航空等級成規,反對聲不斷。如今,全球航空陸續效仿。
不需要付到商務艙那麼高的價錢,旅客就能享有更大的座位空間、高檔一點的飛機餐與其他小確幸,讓不少人把「豪華經濟艙」視爲高CP值。很難不看出其吸引力。
從便宜的商務艙,到高級的經濟艙
一直以來,航空業的最主要獲利出自頭等艙、商務艙。這些來自貝恩、德勤的管理顧問與分析師帶着拯救一家企業的使命,享有公司給予的升等福利,是空中的常客。相較之下,把旅遊客送到他們的目的地,大概只是幫航空業打平飛行成本。
2008年經融海嘯,不少公司砍了出差預算,前美國航空行銷總經理布里頓(Rob Britton)表示,當時航空公司猜,那些不服氣的出差人士,大概會需要個非經濟艙的選項。結果,他們意外發現了一羣願意自己掏腰包升等的旅客。航空業顧問形容,這完全是個「意外的驚喜」,而且,他們似乎再度證明了,航空業擁有畫分階級的力量。
升等比買貴,更便宜
疫情成了航空公司推出新機型的動力。但如何一直留住消費者?其實是「升等」心理學。
行爲經濟學中「付錢的痛」(pain of paying)理論指出,每次掏腰包,消費者真的會感到生理上的疼痛。只不過,他們也很快就會忘記。航空業利用這點,讓消費者在首次購票與決定爲機艙升等之間,保留一段時間,分散花錢買下這段航行的肉體成本。當旅客再次刷卡升等時,那感覺是另一筆新的消費,也就沒那麼傷。
第二,學者指出,航空公司也會創造「計算好的痛苦」(calculated misery)來讓你升等。簡單來說,就是讓經濟艙的體驗剛好無法容忍,通常都與太小的空間有關。諷刺的是,其實大部分乘客根本感受不出來那幾公分的差異。瑪汗參考多份研究,結論是,「乘客唯一有感的是視平線前方的10公分,因爲認知比實際重要多了。」
不少航空公司把豪華經濟艙視爲復甦後的一大助力,善用消費者報復性旅遊潮,創造新的市場大餅。各大航空巨頭騰出空間、積極打造豪華艙,是噱頭或是真的革新,見仁見智。真正重要的是,航空公司能更有效獲利、消費者也飛得更開心。
(資料來源:The Atlantic, Bloomberg, Conde Nast Traveler )
【延伸閱讀】
出國旅遊糾紛暴增!20年遊遍70國領隊,教你「八字箴言」保住CP值
《經濟學人》2023年經濟表現,南韓排第二,誰是第一?
41歲理工宅接百億房仲王國 信義房屋二代的「電玩管理學」
兩岸ECFA貿易戰,臺塑石化傷多大?中國「以戰逼談」,下一個受害產業是?
蒙格:有5種特質的人「幾乎肯定會成功」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