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我和女兒大吵一架後,賣掉了學區房,人生徹底變了”

作者|劉小念

來源|寫故事的劉小念(ID:xgsdlxn)

01

大家好,我是李老師。

說一件最近發生的事情吧。

有點心酸。

02

前幾天,我教過的一個學生小武來找我談心。

他大學畢業了,工作半年,如今考取了美國一所大學的研究生。

這本應該是特別開心的一件事。

可是,父母強烈反對。

原因羅列了很多:你現在的工作收入可以,待遇也不錯,當下的局勢並不安穩,以及“我們只有你這一個孩子,遠隔重洋,真要有什麼事情,誰也照顧不到誰。”

爲此,媽媽甚至拿死說事:“你真要是出國留學,那媽媽也不想活了。”

小武非常不理解,別人的父母都巴不得自己的孩子進步再進步,深造再深造,可自己的父母卻這麼目光短淺。

我問了他一句:“留學的費用需要多少?”

小武說:“兩年差不多將近80萬人民幣吧。”

他說得很輕鬆,就像8塊錢一樣。

我問他:“這筆錢,對你爸媽來說,應該不是小數字吧?”

結果,他非常懊惱地跟我說:“老師,你怎麼跟他們一樣,率先想到錢。”

這話說的,誰是吃空氣長大的呢?

80萬,是多少家庭不吃不喝,一天工作24小時也無法企及的數字?

03

原來,小武的爸媽各種反對到最後,才吐露實情:最近三年,他們的生意每況愈下。

別說拿不出80萬供他留學,他們現在已經欠下將近100萬的債務。

弄不好,連住的房子都有可能被收走。

而說這些時,小武不是震驚難過心疼,而是抱怨。

“他們的人生估計就這樣了,但卻要拉着我一起下水,他們就沒想過,如果咬牙支持我出國,這個家還有一線生機……他們這麼自私短視,難怪生意失敗。”

這一次,震驚的是我。

小武的爸媽,我多少了解一些,他們是做貿易的。

小武自己本身也是學國際貿易的。

所以,他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疫情三年,父母的生意是怎樣舉步維艱。

我想,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他們可能不會將家庭實際財務狀況告訴小武。

誰知,我這樣說時,小武說:“他們就是眼光不行,生意不好,還能在我剛參加工作時,給我買輛車。結果,我想留學深造,他們說沒錢。”

04

那天,面對滿臉慍怒的小武,我內心十分沉重。

他有一對有求必應、無求也應的父母,所以,一路爲他屏蔽了各種人間疾苦。

他也有一對打腫臉充胖子的父母,在財務狀況已經告急的情況下,爲了免他上班擠公交地鐵的辛苦,給他買了代步車。

然而,在家庭陷入財務危機之時,小武絲毫沒有意識到父母行將居無定所,被各種債主催債的殘酷現實,依然想的是,讓他們拿出80萬,供他出國留學,給他一個光明的前途。

卻從來沒有想過,母親以死相逼不肯讓他出國,有沒有可能,已經被生活壓垮,心生絕望。

沒有想過,已經債臺高築的父母,向哪裡去籌這80萬。

更沒有想過,在這個家道中落的時候,已然成年的他應該替這個家分憂解難。

我甚至懷疑,作爲家庭成員,他不可能對於父母的狀況毫不知情,但,他選擇性失明,試圖用榨乾父母最後一滴血的方式,逃離即將面對的處境。

一個人,對最親的親人,尚且沒有一份義氣、責任與擔當,那他拿再高的學歷,登上了月球,又能如何呢?

05

儘管他早就從我這裡畢業,但我還是毫不客氣地說出了我的想法:放棄留學,先好好工作,幫父母一起度過這場危機。

“你今天有能力考取美國那所大學的研究生,將來也能,但前提是,先修滿你的思想品德學分,然後,用自己賺的錢去留學。”

小武沒想到,我這個一向“理解學生,無條件站學生”的老師,會這麼鐵面地說他,給出這樣的建議。

但他答應我會考慮,帶着不情願與委屈。

06

小武離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北大教授錢理羣說,我們正在培養一批絕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這話,我現在認真品味,深以爲然,內心沉重。

中國式家庭,“不計成本”,甚至打腫臉充胖子式的育兒案例太多了。

就在前幾天,期末複習階段,班裡一個王同學的媽媽打電話給我,讓我留意孩子,說他最近情緒不是很穩定。

問其原因,才知道事情起因是假期這位媽媽給王同學報了一個數學課後班。

找的老師小有名氣,且一座難求。

好不容易報上了名,但孩子因爲不是一對一,拒絕去上課。

他說:“那麼多人一起聽課,影響我的注意力。”

父母跟他力陳爲了找這個老師,輾轉託了多少人,而且,在學校上課難道不是一教室的同學,有什麼影響注意力的等等。

不管父母怎麼勸,孩子就是不去。

爸爸跟他算賬,就算是一對十,價格也很昂貴,同時還跟他算賬,一個假期,他其他的補課費要花掉多少錢等等。

結果,王同學脖子一梗,懟了爸爸一句:“你就是個窩囊廢,生得起,養不起。”

當時,這個爸爸徹底被惹怒了,真的衝進廚房去拿刀。

如果不是媽媽抵死拖住他,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07

也直到這天,我才知道,王同學的父母是如何勒緊褲腰帶給他最優渥的生活。

從小到大,他吃的食物很多都是進口的。

今天想學鋼琴,第二天鋼琴和老師就都就位了。

明天想學高爾夫,裝備和教練就都請好了。

從小學到初中,課沒少補,門門都給安排的一對一。

繼鋼琴和高爾夫都半途而廢后,王同學在小學五年級開始,表示自己想畫畫,於是,父母又花重金培養他新的興趣愛好。

父母有父母的執念,自己小時候沒能得到的一切,一定要讓孩子輕鬆擁有,讓他們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望得更遠。

08

但他們沒想到,這樣的有求必應給孩子一種錯覺:我爸媽非常有錢,我家裡有花不完的錢。

所以,球鞋要最好的,課後班必須一對一,甚至連文具都自己找代購,買進口的。

事實上,王同學的爸媽都是工薪階層,王媽媽雖然收入略高,但一個月也就是2.5W,王爸爸每月8K左右。

去掉房貸車貸,以及養娃貸,每月所剩無幾,甚至偶爾還需要透支一下信用卡來救急。

但這樣的經濟狀況,他們從來沒向王同學說過。

只是一味的有求必應,一切都按最高規格去配置孩子的生活。

卻不想,孩子並不滿足。

他曾經幾次問父母爲啥不換個大一點的房子,這樣就可以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給他開手伴展,他還可以養一隻哈士奇。

他會在晚餐桌上,面對父母精心做出來的飯菜表示沒胃口,然後,自己輕車熟路地點外賣。

他會在放學時,叫上三五好友,豪氣地請他們喝奶茶,然後回家找父母報銷。

一個生日宴,可以花到大幾千……

父母一邊心疼,一邊咬牙掏腰包——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09

直到這一次,因爲王同學罵爸爸“窩囊廢”,父母才徹底寒心,覺得自己付出這麼多,養出一個白眼狼。

而媽媽也找王同學深談了一次。

結果,王同學從手機裡調出一堆工資條的截屏。

那是他用爸爸的平板電腦時,在裡面發現的。

“他都四十多歲的人了,一個月才賺8000塊,不是窩囊廢是什麼?”這是王同學的原話。

媽媽問他:“在你眼裡,父母應該賺多少錢纔不窩囊?”

“年薪百萬啊,我一直以爲你倆都是年薪百萬的呀。”

是啊,父母爲他一擲千金,花錢不眨眼的樣子,給了他這份生在豪門錯覺的同時,也讓他認爲“如果年薪都掙不到百萬,那就是無能。”

所以,突然發現自己並非富二代的他,覺得父母很丟臉。

明明是他狠狠地傷害了父母,反過來,父母還要關照他的心理落差,拜託我留意他的情緒變化。

10

這樣覺得“家裡有礦”的孩子,王同學絕非個案。

無論父母是什麼樣的境遇、收入,總是屏蔽到真正的人生疾苦,把帶了濾鏡般的歲月靜好,捧到孩子面前。

然後呢,換來的常常是孩子“何不食肉糜”的眼高於頂、不知珍惜和不懂感恩。

他們與這個真實世界共情的能力,差到極點。

11

這學期,我們班裡一個張同學的遭遇讓我倍受啓發。

她爸媽也曾經是“富養孩子”的忠實踐行者。

爲了買學區房,他們賣掉之前120平的大房子,換成現在這個30平米的蝸居。

爲了把孩子栽培成學霸,他們每門主科都給孩子請了兩個一對一的家教。

他們夫妻倆都來自農村,也是真正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所以,他們認爲投資孩子教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投資。

但,日子過得是真拮据。

每月需要還房貸,而且孩子的家教成爲家庭最沉重的負擔。

毫不誇張地說,孩子上初中後,他們夫妻倆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次飯店,沒看過一場電影……

即便如此,還是月月賺,月月光,壓力山大。

但一想到女兒可以接受比他們當初好上不知多少倍的教育,他們覺得再苦也值了。

12

但,一次又一次的網課摧毀了他們曾經的執念。

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他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網課。

張同學的各科一對一也被迫轉爲線上。

但,效果很差,成績下滑非常明顯。

爸媽偷偷在家裡安了攝像頭,才發現她居然在上網課時,各種開小窗口聊天,甚至打遊戲。

這讓張同學的爸媽特別崩潰,但孩子屢教不改。

親子關係因此一再跌入冰點。

13

直到初三上學期的這次網課,張同學的爸媽都在家裡辦公。

30平米的房子,父母把客廳讓給張同學上網課。

一個在臥室,另一個則是在不到3平米的小陽臺上辦公。

有一天,公司開視頻會議,爸爸要當着公司全體董事的面做述職報告。

因此,爸爸跟王同學商量,可不可以把客廳借爸爸用兩個小時,因爲陽臺雜亂的東西太多,而客廳的背景牆有個中國地圖,看起來還像個樣子。

張同學當時是同意的。

結果,爸爸述職到中途,她突然從陽臺衝到客廳,完全不顧爸爸正在開會,憤怒地聲討:“陽臺連個書桌都放不下,我坐在小板凳上腿都踡麻了,你好意思嗎?你這麼大聲,影響到我學習了,你知道嗎?”

張爸爸不記得當時是怎麼完成自己述職報告的。

他只記得,那天開完會後,他把女兒拎進陽臺,讓她看一看,身高183大個子的自己是如何蜷裡面辦公的。

他雙手顫抖着打開手機裡的支付賬單,讓她看看自己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誰身上。

他告訴女兒,爲了支付她高昂的“學費”,他和妻子已經三年沒買新衣服,身上外人看不見的秋衣,都已經洗麻花了……

他以爲,自己這樣的現身說法,會換來女兒的同情羞愧,甚至是關心。

然而,並沒有。

女兒反問他:“這一切是我造成的嗎?是你們自己沒能耐啊!人家別的家長怎麼就沒這麼吃力?別的同學都有自己的房間,上課後班都有豪車接,但我沒有,我跟你們抱怨了嗎?”

14

正是那場爭吵,讓張同學的爸媽痛下決心,他們決心賣掉這套炙手可熱的學區房,換一套130平的大房子。

同時,停掉她所有一對一的輔導,改成普通班課。

張爸爸跟我說:“我和她媽媽當年的讀書條件,比她差多了,不也都走出來了嗎?我們慎重考慮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就是要把家裡最真實的情況展示給她,讓她活在現實裡,真真切切看到父母的辛苦和苦心,看到生活的本來面目。至於成績,她還是先把做人這一課補上,哪怕暫時考不上好高中,但未來,她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一個好大學,哪怕考不上好大學,以後真正靠自己,考一個好學校的研究生也是可能的。前提是,她首先得活成一個有血有肉有人情味、品質過關的人。”

張媽媽也跟我說,住在30平的學區房裡,空間狹小,心情也是逼仄焦慮的。

每天睡前和醒來,想到的都是錢錢錢,一旦孩子顯示出任何懈怠,我們的情緒就瀕臨崩潰。

“但現在不一樣了,房子大了,情緒流動起來也順暢了。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想通了,盡力但不逞強。”

說實話,我很敬佩張同學爸媽的決斷力。

更佩服他們在教育這件事上,發現問題,知錯原地改正的勇氣。

15

重要的是,父母的這番操作讓張同學結結實實地被教育到了。

由於她英語作文是超級短板,父母徵求她意見是否要請一個家教。

她拒絕了。

說其實買幾本範文書背一背,網上也能找到免費的資源,沒必要花這個“勞民傷財的冤枉錢。”

張媽媽跟我感慨:“聽了她這句人話,我覺得就算她考不上什麼重點高中,我也沒那麼介意了。她未來的路還長着呢,先走上正道再說。”

16

木心說,沒有品性上的豐滿,知識就是僞裝。

而我們的社會、學校與家庭,真的不要製造更多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了。

所以,今天的故事是我作爲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對所有家長髮出的一點倡議:

教育,請量入爲出。

別在真空裡養孩子,不要人爲地爲他屏蔽掉生活的本來面貌。

不管他們是否是富二代的命,都請別讓他們生富二代的病。

我不提倡孩子們作秀式地給父母洗腳,完成任務式地在父親母親節做一張卡片,買一束花,跳什麼“聽我說謝謝你,感謝有你……”

我希望,父母讓他們知道一下柴米貴,社畜苦,人生充滿生老病死、進退兩難。

不是讓他們承擔什麼,是首先讓他們的心變成肉長的。

有句話說得很棒:成爲溫暖一點的人,這是人生的義務,更是人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