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指數首次突破兩萬點
參考消息網12月13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12日報道,在高科技企業佔比較高的美國股市,作爲主要股指的納斯達克指數11日首次突破20000點大關。該指數在2020年6月突破10000點,在四年半的時間裡翻了一番。在2000年前後的美國信息技術(IT)泡沫時期,高科技股飆升的原因在於市場高預期。與當時的情形不同,如今是企業穩定的盈利能力支撐行情上升。
不少企業因人工智能(AI)需求擴大而獲益,它們的股價推高了股市整體行情。英偉達和蘋果等七家大型高科技企業組成七巨頭(M7),截至10日市值合計已超過18萬億美元,比2023年底增加五成多,佔納斯達克約3000家上市企業總市值的近六成。
M7盈利能力遠超其他企業。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上市企業(金融除外)通過業務獲得現金收入(營業現金流)的能力排名方面,微軟公司僅次於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排在第二位。蘋果、“字母表”緊隨其後,M7各企業均名列前茅。
盈利能力和投資增長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是企業在市場上受到好評的重要因素。亞馬遜2023年向包括AI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研究開發領域投入856億美元。研發費用在世界上市企業中排名第一。
在因互聯網普及而沸騰的IT泡沫經濟時期,重新定義商業和生活方式的新技術主導了行情。從這一點來看,目前情況與當時相似。
不過,當時的狂熱程度與企業實力關係不大。網絡設備巨頭思科系統公司的價格變動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思科2000年3月股價上漲至1995年末的約19倍。而分析師預測的每股收益(12個月)在此期間的增長率低於400%。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2020年以來,與預測的每股收益增長速度同步,英偉達股價持續上漲。美國貝利公司負責人認爲:“英偉達不會成爲‘下一個思科股’。市場參與者都很冷靜,並且吸取了當時的教訓。”
從投資尺度來看,如今也與當時存在顯著差異。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達到IT泡沫時期的最高值。當時包括思科在內,企業市值排名靠前的預期股價收益比率(PER)超過100倍的股票並不少見。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市值排在前10位的企業中,預期PER超過100倍的僅有一家企業,即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
IT泡沫經濟時期,雖然虧損但股價持續上漲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納斯達克市場主要企業股票呈持續上漲之勢,與盈利能力的提高基本相符。而邊緣企業股票則有過熱跡象。納斯達克現在面臨兩個市場並存的局面。銳聯財智公司負責人指出,讓人聯想到IT泡沫的“AI泡沫”正在到來,“但無法預測何時會迎來高峰”。(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