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人性實驗:機關女孩「難民艾瑪爾」8千公里奇遇記
爲喚醒國際對難民議題的關注,藝術團體打造一個名爲小艾瑪爾(Little Amal)的巨型人偶,今年7月由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邊境出發,展開一場橫跨8個歐洲國家、65座城市、全程約8,000公里的徒步之旅。圖爲迎接小艾瑪爾的巨星裘德洛。 圖/路透社
▌木偶的人性實驗:機關女孩「難民艾瑪爾」8千公里奇遇記
「3.5公尺的機關小女孩,喚起你內心的恐懼與良心...」爲了喚醒國際對難民議題的關注,藝術團體打造一個名爲小艾瑪爾(Little Amal)的巨型人偶,今年7月由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邊境出發,展開一場橫跨8個歐洲國家、65座城市、全程約8,000公里的徒步之旅,並且在11月3日抵達終點英國曼徹斯特。小艾瑪爾所到之處廣受熱烈歡迎,不過在近來防堵難民與社會排外的氛圍之下,這一場難民木偶之旅,也挑戰了社會對於難民議題的深沉觀感與人性。藝術的力量能帶來多少反省?公衆又如何看待這個「似乎有點嚇人」的木偶小艾瑪爾?
機關木偶小艾瑪爾的身高3.5公尺,其名字「艾瑪爾」(Amal)取自於阿拉伯語的「希望」之意。小艾瑪爾是一個虛構的「象徵角色」,設定是一名9歲的敘利亞難民小女孩,在逃亡過程中和家人走散,正展開尋找母親的徒步之旅。
雖然身形巨大,小艾瑪爾依然能靈活移動,主要有三位木偶師操刀:一位木偶師在其軀幹內負責主控,另外兩位木偶師則負責上肢的擺動。從遠處看來,「巨大」的「小」艾瑪爾也與圍觀的人潮形成鮮明對比。
爲何小艾瑪爾會長得如此巨大?根據製作人的想法,其用意在於以「大」來製造不一樣的視覺衝突:身形突兀「巨大」的木偶,其實只是一位9歲,名爲「小」艾瑪爾的「小」女孩,希望藉此刺激外界在難民議題的思考和行動上有更「大」的突破。此外,就外觀第一直覺而言,部分網友認爲小艾瑪爾長得有點「嚇人」,但利用視覺製造衝擊其實也是當代藝術常見的手法——藉着製造視覺上的刺激、甚至是恐懼,進而刺激和喚醒民衆正視難民議題。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這趟旅程中,小艾爾瑪的途徑之地——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瑞士、德國、法國、比利時、英國——正是難民從敘利亞邊境抵達英國時的必經路線,因此打造該計劃的英國組織「Good Chance」將此徒步之旅命名爲「The Walk」計劃,並且讓Handspring木偶公司製作,希望透過讓小艾瑪爾與當地人的直接互動,來凸顯和反思難民議題。
小艾瑪爾的徒步之旅也反映了公衆對難民的態度。儘管小艾瑪爾所到之處的互動多半受到歡迎,教宗方濟各、巨星裘德洛也親自迎接,不過依然有反對者的抗議與爲難。根據《衛報》報導,在途徑希臘之時,極右翼分子朝小艾爾瑪扔擲石頭、當地議員投票禁止她到訪希臘東正教教堂,甚至爲了躲避示威者,小艾瑪爾原定在雅典的路線也改道而行。
The Walk計劃的起源其實與法國加萊叢林(Calais Jungle)有密切關係。2015年,兩位英國劇作家——Joe Murphy和Joe Robertson——前往加萊,當時此處有許多「叢林」難民營。而他們在目睹逃亡難民的日常掙扎後,創辦了「Good Chance」,而The Walk計劃便是旗下的項目之一。
圖/法新社
圖/路透社
事實上,加萊叢林在2016年10月被法國政府強勢清除以前,一直是難民和移民的聚集營地,許多人都藉着加萊港或英法海地隧道偷渡進入英國。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2015年就有超過100萬名難民透過海路逃難到歐洲(當中有許多是逃離敘利亞內戰的難民),而生活環境惡劣的加萊叢林營地也因此成了歐洲難民危機的象徵之一。諷刺的是,小艾瑪爾的旅行,卻被法國加萊市市長嚴正抗議。
儘管沿途中遇到抗議難民的示威者,但製作團隊認爲,小艾瑪爾獲得的溫暖遠遠大於惡意。例如小艾瑪爾的第一站位於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的加濟安泰普(Gaziantep) 難民營,當時難民兒童都拿着製作好的燈籠迎接她;途徑義大利時,也有許多小孩寫信給她。
小艾瑪爾也有許多深具意義的駐點拜訪——包括她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擁抱爲難民創作的「不知是天使」(Angels Unawares)雕像、探訪在布魯塞爾教堂里正在絕食抗議的難民們,以及在不同的駐點處帶來戲劇表演。
雖然最初在希臘的徒步之旅遭到議員阻止而無法進入教堂,但附近城鎮的居民依然熱情地夾道迎接小艾瑪爾。
小艾瑪爾在梵諦岡,擁抱青銅雕像〈Angels Unawares〉。這座雕像是加拿大藝術家薛曼茲(Timothy Schmalz)的作品,典故取自《聖經》希伯來書:「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爲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以此作爲世人對接納難民與否的人性反思。薛曼茲的作品擅用基督宗教的題材,先前也有雕像作品〈無家可歸的耶穌〉,將耶穌形塑爲現代難民形象,卻爲社會排擠——《聖經》的教誨似是蕩然無存。 圖/路透社
對此,The Walk計劃的製作人之一告訴《衛報》,「我們尊重他們可能擔心我們爲邁泰奧拉(位於希臘中部,當地最重要的東正教聖地)帶入穆斯林元素。但看到他們所感受到的『威脅』其實頗有意思,尤其是被一個代表難民的9歲木偶所『威脅』。我們理解小艾瑪爾都不一定受歡迎,更何況是難民。」
儘管團隊已儘可能以符合真實故事的方式打造The Walk計劃,但他們也明白小艾瑪爾的徒步之旅,難以和難民兒童的真實人生相提並論。例如,爲了逃離戰亂的母國,難民兒童需要經歷極高風險的代價,他們可能會被安置在卡車的底盤下,也需要經歷危險的海路,還有遭遇來自安全部隊或當地人的敵意等等。
如今,小艾瑪爾的徒步之旅已劃上句點,但許多難民的流離失所卻還是現在進行式。旅成的終點,並不知道小艾瑪爾最後是否是如願與母親重逢——在苦難的現實裡,當難民只是一串「數字」和冷眼漠視之下,誰又真正在意難民兒童的真實故事?
圖/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