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鋼絲輻條輪轂與壓鑄整體輪轂的區別

摩托車輪轂使用輻條的形式遠遠早於壓鑄式鋁合金輪轂,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使用馬車的時代。

19世紀歐洲人將鋼絲作爲輪轂的支撐物,用於自行車上面,這就是鋼絲輻條輪轂的起源。

後來摩托車出現之後,直接就應用於摩托車,那時候的摩托車性能有限,使用鋼絲輻條輪轂並無不妥。

隨着技術的進步,現代摩托車的性能越來越強大,速度越來越快,再使用鋼絲輻條輪轂就不合時宜了。

首先是當時尚未出現真空子午線輪胎,鋼絲輻條輪轂只能搭配有內胎的輪胎,因爲有內胎,高速行駛時輪胎會產生大量的發熱現象,散熱能力較差,越來越不適合搭載在高性能摩托車上使用。

其次就是鋼絲輻條輪轂有一定的彈性形變能力,這在越野車上面正好是優勢,但是在以公路爲主要行駛路段的高性能摩托車上面,就成了缺點,後者的瞬間扭力輸出極大,在大油門起步或者急加速的情況下,鋼絲輻條輪轂受到強大動力驅動的情況下會發生瞬間形變,從而影響到車輛的加速能力。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受結構所決定,鋼絲輻條輪轂相對來說精度較壓鑄式整體輪轂要低,高速行駛時的橫向搖擺要比壓鑄式整體輪轂大,因而在高速行駛過程中,鋼絲輻條輪轂的穩定性要弱於壓鑄式整體輪轂。

這些原因的綜合作用下,鋼絲輻條輪轂逐步讓位於壓鑄式整體輪轂。

但是作爲最古老的輪轂結構,鋼絲輻條輪轂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在越野摩托車,硬派ADV和某些美式巡航和復古車上面,鋼絲輻條輪轂依然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前面已經提到過,鋼絲輻條輪轂的具備較好的彈性形變能力,這點正好可以用來吸收越野車或者硬派ADV車型在惡劣路面上的行駛要求,緩衝能力強,能有效過濾路面衝擊,騎行更舒適。

而美式巡航車和復古車選擇鋼絲輻條輪轂,首先是格調問題,畢竟這些古老車型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是使用的鋼絲輻條輪轂,其次,美式巡航車和復古車一般不講究性能如何,對於高速行駛並無追求。

簡單總結下鋼絲輻條輪轂與壓鑄(或者鍛造輪轂)的優缺點。

鋼絲輻條輪轂的優點:

造價相對便宜;輕便,簧下質量輕;行駛中的風阻更小;騎行舒適;能適應極端惡劣路況下使用,可靠性較好,不會因爲輪轂變形導致密封不嚴而漏氣;在需要格調的車型上,他更有格調;價格便宜。

缺點:

結構複雜,有輻條,輻條帽,中心輪軸等等組成,還需要搭配內胎使用(某些無內胎的鋼絲輻條輪轂除外),這樣就帶來了維護保養麻煩,一般玩越野車的人都知道,玩爽了之後是要回家重新調輻條的,輪胎破了補胎也更麻煩(無內胎的鋼絲輻條輪轂除外);

一旦被扎釘漏氣,帶有內胎的鋼絲輻條輪轂形式的輪胎會馬上泄氣,給你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安全性能差點。

不能承受瞬間大扭力輸出,會有一定形變,因而不適合裝載在大功率高性能摩托車上;

高速穩定性欠佳,橫向搖擺幅度會大於壓鑄式整體輪轂。

壓鑄式整體輪轂的優缺點:正好與鋼絲輻條輪轂呈互補,前者的優點正好是後者的缺點。

但是凡事無絕對。

現在也出現了真空胎搭配鋼絲輻條輪轂,國內就有不少車型是這樣的配置,例如貝納利幼獅800的T版,凱越500X高配版,摩托莫里尼的X-CAPE高配版等等,吸收了輻條輪和壓鑄輪的大部分優點,是一個折中的設計,缺點就是貴。

但是在硬派越野車和ADV等車型上,依然使用更古老的鋼絲輻條搭配有內胎的設計,例如本田非雙CRF1100就是這樣。

很多人簡單的以爲本田就是摳門,其實並不是這樣,本田車系裡面上了10萬元以上的車款,配置上都不會很差,非雙CRF1100售價接近20萬元,不會在這個方面給你省配置的。

之所以採用這樣的設計,還是因爲定位的問題,非雙CRF1100相比起偏公路行駛的寶馬水鳥來說,要更硬派一點,穿越無人區是非雙CRF1100經常乾的事兒,在極端情況下,鋼絲輻條輪轂搭配的有內胎輪胎,即使是在輪轂收到劇烈撞擊已經變形的情況下,依然能維持氣密性而不至於漏氣,能保證大部分正常行駛的功能,換了那種無內胎的鋼絲輻條輪轂你試試?這也是很多水鳥老司機在玩穿越的時候會帶上兩條內胎的原因之一。

再比如,一般高性能運動街車都是採用的壓鑄鋁合金輪轂,爲何這樣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但是也有例外的。

例如奧古斯塔的2021款Dragster 800RR SCS版高性能街車,擁有超強的性能,但是搭配的就是輻條輪轂。

圖文轉載自驃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