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屍骨,白骨森森的博物館背後,隱藏着讓我淚流滿面的故事

前言

在這裡,你所見的不是一部恐怖片的場景,而是遼源礦工萬人坑。這裡埋葬的是東北淪陷時期被日軍屠殺的中國礦工,他們平均年齡僅有30歲。

這些壯年漢子在短短几個月內被榨盡了血汗,之後被一扔進坑裡,和他們一同被埋葬的還有無辜的婦女和兒童。

如今,這裡已成爲了遼源礦工墓陳列館。

最近無意中刷到一個博主的視頻,裡面所展示博物館真的讓我無比震驚

我忍淚寫下,這篇文章,只想讓更多人知道,侵華日軍在國內的罪證,但我感覺這文章

肯定會被限流的,希望大家看到後,能轉發就轉發,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個人看到!

侵華日軍的罪證,萬人森森白骨等鳴冤

從1931年開始,歷時14年,日本人從遼源帶走了超過1500萬噸煤炭,而留給我們的則是10萬名礦工白骨鋪地。

這些無聲但又震耳欲聾的白骨引人深思,讓人們必須面對這些細節,牢牢地銘刻在心中。

這些屍骸中,有些頭部被擊穿,有些雙腿被砸斷,還有些被鐵絲勒死的脖子,死狀悽慘無比。

這些礦工每天在刺刀和皮鞭的威脅下迫於壓力工作16個小時,平均每十幾天就會發生一起礦難。

如果有人試圖逃跑,就會被喂狗烙鐵、受八大酷刑折磨致死。

如果生病了、不能繼續幹活,他們就會被直接拋入萬人坑中,活埋在那裡。

由於死亡人數實在太多,這些礦工多數沒有名字,沒有片段,只有冰冷無情的靜寂。

他們的骨灰被堆積在戀人爐後山上,最厚處達到40釐米。這是一道人類歷史上難以磨滅的傷痛,讓人深感何等不幸和悲劇。

遼源礦工墓陳列館的前世今生

吉林省遼源煤礦舊名爲“西安炭礦”,在九一八事變後被日本侵佔。

煤礦當局採取了狂掘亂採的掠奪式方法,甚至盜採保險煤柱,搞“大冒頂”,還實行了“以人換煤”的“人肉開採”政策。

日本佔領遼源煤礦長達14年,掠奪了1581萬噸煤炭,最終在這片土地上留下六座萬人坑,堆滿了勞工的屍骨。

圖中展示的是日僞統治時期的西安炭礦,即現今的遼源煤礦。

礦工墓的形成,卻不可謂不與遼源的歷史息息相關

早在兩漢時期,這片土地上便藏着豐富的煤田資源。

然而,封建社會的束縛和政府的管制使得這些寶貴的資源黯然失色。

明清時期,出於東北危機的考慮,政府實行禁採政策,將西岸禁爲圍場,煤礦一度失去開發的機遇。

而到了近代,隨着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遼源的煤炭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遼源煤礦,作爲一個有着近百年曆史的老礦,見證了這段歷史的興衰沉浮。

私人商窯時期(1911年—1927年)

1911年,農家子弟陳得財的發現,開啓了遼源煤田的歷史。

在泰信地區的陳得財打井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塊名爲“黑石”的石頭,並被鑑定出來可以燃燒。

當時,遼源的民族工業已初具規模,如釀酒、榨油、瓦窯等,但都是以木材爲燃料,由於周邊森林已被採伐乾淨,柴火緊缺。

陳得財便與地主傅興周商議,以一萬元的資金股份,組建富國公司,開始了遼源煤田的開發。

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富國集團快速發展,傅興周也因此躋身鉅富階層。

隨着煤炭開採的盈利,越來越多的富豪入市投資,私家商業窯場也應運而生。

截至1924年,當地就已經出現了10家商業窯口,如寶興、大同、同慶、大成、全益、富華、寶華、富海、永記等。

然而,西岸煤田豐富的資源,卻也引起了外國資本和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日本人的覬覦。

日本帝國主義於1913年在中國建立了滿洲鐵路公司,便派遣了探險隊來考察、收集經濟資料。

1917年,日本安川集團和明治礦業公司成功滲透西岸煤田,與當地的官員和窯主勾結,在西岸建立了三家中日聯合企業,分別是健元、健兆和泰信,也被稱爲“明治礦”,即“日本窯”。

使用“技術援助”、“中日合辦”和“貸款”等方式,它們向西岸煤田注入了大量的資金。

這些事實表明,當時的遼源煤炭產業受到各種力量的影響和制約,但這並不妨礙它從小到大、不斷髮展壯大,成爲當地的支柱產業。

官商合辦時期(1927年—1931年)

日本資本不斷擴張,使得遼源的民族採礦業面臨困境。

鑑於此,東北軍閥張作霖依託全國反日浪潮,提出了“禁止外國經營煤礦”的口號。

1927年,他派遣楊宇霆主持合併西安十大商辦公司,並命白銘章擔任西安煤礦公司籌備處主任,負責接收相關事宜。

隨後,東北軍閥控制了這十大公司的生產經營權。

但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爲了確保東北戰略物資的供應,派遣河本大作及其團隊接管西安煤礦。

1931年12月28日,經過漢奸於芷山的武力協助,河本大作完成了西安煤礦的全部接收工作。從此,西安煤礦就處於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之下。

廣大礦工淪爲奴隸,礦山進入了長達十四年的最爲黑暗的東北淪陷時期。

東北淪陷時期(1931年—1945年)

日僞統治時期的西安煤礦擁有四個採炭所,建有14對坑口,轄42個大櫃。

這是礦工們用生命換取煤炭的黑暗時期。

日本帝國主義爲了將東北變爲他們侵略中國的戰略基地,推行了“以人換煤”的“人肉開採”政策,大肆掠奪和開採遼源的煤炭資源。

日僞軍的資料顯示,在生產每一噸煤炭所需原材料欄中,除了列出基礎原材料外,還包括“消耗”零點幾名中國勞工,他們根本不把中國人視爲人,而是看作“原材料”消耗。

從1931年日寇佔領西安煤礦到1945年西安煤礦脫離日寇統治,日寇共掠奪了1548.96萬噸煤炭,並以億萬高額利潤爲代價,留下六座萬人坑裝滿中國礦工的遺骨。

礦工墓便是這些坑中最爲典型和集中的一處。

館藏建設時期(1951年—至今)

1951年,劊子手蔡九齡因爲虐殺採石者而被處決,並舉行了祭奠儀式。

1939年9月,“萬人坑”被髮掘,發現了充滿刀斧痕跡的179具遺骨,其中還有鐵絲捆綁的礦工屍骨。

在公墓西側的石坡上,昔日的“煉人爐”地方也被發現了一尺厚的骨灰和燒焦的土壤。

到了1964年,七處死亡事件和“煉人爐”遺蹟被清點,並在公墓中央的山坡上修建了“日僞統治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墓”。

1973年,該墓地成爲吉林省文化遺產。

在各級部門協助下,2001至2003年間,這個挽救歷史因邁出了新的步伐 —— 對遺址進行了修繕,七處死亡事件的場所、“煉人爐”等地址得到了完好保留,並新建了一個面積爲1055平方米的綜合型展覽館。

日本僧人巖田隆造在萬人坑謝罪

2011年4月29日,74歲的日本僧人巖田隆造前往遼陽,他身披橘黃色袈裟,肩上揹着寫有“中日友好”四個字的雙肩包,兩個布袋上寫着醒目的“謝罪”字樣。

他手持佛教法器太鼓,邊敲響太鼓邊誦經禱告,然後跪地叩頭,起身後再三叩首。巖田隆造以這種虔誠的方式向日本侵華所造成的“萬人坑”內死難礦工深切懺悔和謝罪。

巖田隆造的簡介

巖田隆造出生於中國臺北,1936年,他的父親去世後,隨母親返回日本。

他畢業於長崎國立大學經濟專業,並在長崎十八銀行工作了六年,然後辭職。作爲家中的第五子,他有八個兄弟姊妹。

1981年,45歲的巖田隆造剃髮爲僧,現在是居住在東京山妙法寺的僧人,是中國人民的好友,也是國際友人。

他曾經自費前往中國,向日本侵略戰爭中的犧牲者謝罪,歷時14年,風雨兼程到達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最受中國人民歡迎和感動的日本友人之一。

他表示將會繼續“謝罪之行”,到更多的城市爲中國人民祈福,並祝願中日兩國維持世代友好。

總計

據統計,12年間,約有12000名工人在此遭受飢餓、勞累和虐待而死。

爲了加速鋼鐵生產,礦工死亡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的屍體被日軍無情地扔進“千人溝”而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泥濘窪地。

日軍爲了掩蓋這些可怕景象,挖了個大坑將屍骸集中埋葬,這就是“萬人坑”的來源。

1945年春季,隨着日軍建立的煉人爐投入生產,大量死亡的礦工的屍體被運往“矯正輔導院”進行火化。

很多一命嗖去、奄奄一息的礦工被日本侵略者殘忍活活燒死。

三道溝不僅沉睡着無數名礦工的屍骸,更沉澱着他們所承受的苦難和慘痛的記憶。

巖田隆造的道歉被認爲是對歷史的一次彌補,必將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永不褪色。

該陳列館保存着197具殘缺不全的屍骨,3000個礦工墳墓,一個“煉人爐”廢址

一個蔡九齡(大漢奸)鐵像,一座史志大鐘,礦工劉世清的工票,以及“萬人坑”等重要遺址及遺物。

它是東北地區展示日本侵略掠奪和暴行的最大規模歷史見證地,也是全國僅存的幾處完好保存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之一。

敬重歷史,珍視和平,開拓未來,這是大家發自內心的呼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