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雙重身份的退役軍人,領取撫卹金和退役金要兩次年審
在退役軍人事務的畫卷中,有這樣一抹獨特的色彩——雙重身份的退役軍人面臨着每年兩次的年審考驗。那些領取殘疾撫卹金與逐月退役金的老兵們,需要分別在擁軍優撫和軍休服務相關的平臺上進行登記確認,這一現象猶如一顆多面體的寶石,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諸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對這件事情,我有幾點感受:其一,從管理的專業維度審視,當下的雙重年審機制實則彰顯了管理的精細化追求。殘疾撫卹金作爲對傷殘軍人身體損傷的補償與慰藉,其審覈流程必然緊密圍繞傷殘等級的精準評定與動態變化監測。
例如,對於因戰爭創傷導致肢體殘疾的軍人,審覈人員需要依據專業的醫學鑑定標準,定期檢查其肢體功能恢復狀況、是否因年齡增長或其他因素引發新的健康問題等,這些都直接關係到撫卹金的發放額度與時長。而逐月退役金的審覈則聚焦於退役後的安置情況是否合規以及職業發展軌跡是否符合政策預期。像有的退役軍人在退役後選擇自主創業,那麼就需要審覈其創業項目是否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是否存在利用退役身份獲取不當利益等情況。這種基於不同待遇目標的差異化審覈,體現了管理體系對退役軍人事務全方位、深層次的考量。
其二,深入退役軍人的內心世界,多次年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觸動他們敏感的心理神經,被誤讀爲一種不信任的暗示,從而滋生牴觸情緒。據一項針對部分地區退役軍人的小型調查顯示,約 30%的老兵明確表示年審流程的繁瑣讓他們感覺自己像是被審視的對象,而不是被尊重與關懷的英雄。他們在服役期間,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國家的國防事業,退役後本渴望得到溫暖與尊重的對待。過多的審覈環節可能會讓他們回憶起服役期間嚴格的紀律審查,產生心理落差。例如,一位戰功赫赫的傷殘老兵,在面對每年兩次的年審時,不禁感慨自己在戰場上都未曾如此“被審視”,這種情緒若長期積累,可能會對退役軍人與政府部門之間的信任關係造成難以修復的裂痕。
其三,站在技術創新的前沿眺望,信息共享無疑是解決雙重年審困境的關鍵路徑,儘管其佈滿荊棘。在當今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的時代,不少企業在客戶信息整合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一些大型金融機構通過構建統一的數據倉庫,實現了客戶信息在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安全共享與高效利用。退役軍人事務管理部門可以借鑑此類成功範例,逐步打造一個功能完備、安全可靠的退役軍人信息大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將整合包括服役經歷、傷殘狀況、退役安置信息、家庭情況等在內的全方位數據資源,以身份唯一標識爲索引,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但這一過程需要攻克諸多技術難關,如數據的標準化處理、不同來源數據的清洗與融合、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的構建等。
其四,政策宣傳猶如春風化雨,在退役軍人年審的舞臺上不可或缺。在進行年審工作的同時,若能巧妙地將相關政策福利的調整變化融入其中,通過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生動形象的講解活動等方式,向退役軍人詳細解讀每一項政策背後的意義與目的,那麼他們對年審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牴觸情緒也會隨之消散。
例如,可以製作一些短視頻,講述退役軍人待遇政策的歷史沿革、當前的福利亮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年審現場播放或者通過官方社交媒體平臺推送,讓老兵們隨時隨地都能瞭解到自己的權益與國家對他們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讓退役軍人真正感受到年審並非是一種負擔,而是保障他們權益、傳遞國家溫暖的重要橋樑。#退役軍人年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