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千里路,自有到來風

“回家”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踏上三秦大地的那一刻,我深吸了一口氣。空氣中是熟悉的家鄉的味道,耳畔是親切的陝西方言,我彷彿能聽見自己的心跳:我知道,我的新徵程要開始了。

從陝西西安市到藍田縣普化鎮韓河小學,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趴在車窗邊,看着窗外的景色逐漸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被田園、村莊、山脈所取代時,我知道,我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了。遠遠地,我看到了韓河小學的字樣,那便是我未來一年要支教的地方!它是我想象中鄉村小學的模樣,還要更嶄新一些。校園裡樹木鬱鬱蔥蔥,吃得圓滾滾的小鳥跳來跳去,大門旁是韓河小學建校時所立的奠基碑牌。我在它的前面駐足了許久,像是暗暗地下了某種決心,又回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王順山。我聽說,山腳下的村子就是孩子們的家。

就這樣,我成爲了韓河小學四年級二班的數學、體育、信息老師,也兼任副班主任。對於負責一個班級的教學,我還是有些惴惴不安。剛開始每次上課前,我都會找來名師公開課認真觀看學習,再仔仔細細地試講一番,做到心中有底。課後,我也會虛心向學校裡富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課堂教學、管理班級、與孩子們相處的經驗和方法。一段時間下來,我和班級的孩子們逐漸有了默契,教育教學工作也逐漸得心應手起來。

“小孩而已”

孩子們的世界總是天馬行空的。有時候,人雖然身在課堂,思緒卻飄到了操場上、食堂裡。他們的腦海裡裝着對大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的小事,反覆琢磨,卻總是想不通。一開始,我常常爲孩子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對學習不上心而乾着急,反覆提醒甚至嚴厲批評卻也總是效果甚微。於是,我嘗試着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我發現,這裡的孩子有一些由於家庭的緣故,缺少陪伴和正確的引導,生活、學習習慣都未能較好地養成。有時候,用大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評價他們,總會忘記他們還只是孩子,也會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樹苗一樣,需要不斷地修剪、施肥、澆水。我想要幫助孩子們取得學習上的進步,更要給予他們更多生活上的幫助和關心,讓他們能夠充分投入到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認識到學習的意義。

雖然已是四年級的學生,但一些孩子之前學過的知識並沒有很好地掌握,導致上課時總是聽不懂、跟不上;時間久了,便有了挫敗感,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也就更加提不起興趣來。而將名師公開課和城市裡教師授課的方式直接搬進課堂,也常常“水土不服”,於是我開始慢慢摸索適合他們的上課方式和上課節奏——慢下來、耐下心來,將教學回歸課本,反覆鞏固基礎,串聯好前後的知識點,才能讓孩子們學懂、吃透。

課堂上,我會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引導孩子們自主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一開始,孩子們總是不自信地低着頭,幾個字幾個字地往外蹦,我會引導和鼓勵他們把話說完整,或者讓他們嘗試重複老師總結的內容,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說得真好!”“你又進步了一些!”“你真是太棒啦!”我總會這樣鼓勵他們。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漸漸喜歡上了數學,也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當孩子們在課堂上一起大聲、整齊地回答我的問題時,我臉上的笑容也燦爛起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體育課。自由活動時,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玩耍,肆意地在操場的綠蔭上打滾,四仰八叉地躺在綠蔭上曬着太陽望向藍天,頗有“盡放我、些子疏狂”之意。我爲孩子們不拘小節的天真模樣忍俊不禁,也暗暗期望他們可以一直這樣無憂無慮地成長。課堂外,這裡的孩子會去抓蟲子、掏鳥蛋、騎自行車、在草叢中找四葉草……像極了許多散文中寫到的對鄉村的童年回憶。每每遇到了些什麼新奇有趣的事,孩子們總會在課間圍在我的周圍嘰嘰喳喳,迫不及待地與我分享;或是誰有了什麼煩心事或者小秘密,也會悄悄地找到我,無比信任地向我全盤托出,我也會默契地守護着他們的秘密。

一次班會課,主題是《我的夢想》。我請孩子們依次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夢想,“特種兵”“教師”“醫生”“歌手”“普通人”……握住粉筆時,他們或羞澀、或自信、或堅定、或猶豫,但當我讓他們與自己寫下的夢想合影時,他們無不挺起胸膛望向我的鏡頭。兒時的夢想或許有一天會改變,但向着未來無畏前進的勇氣總是無比珍貴。他們說:“老師,你來了以後,我也想上蘇州大學,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好,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無論生活有再多的荊棘,未來卻總有無限的希望。“人生萬事須自爲,跬步江山即寥廓”,孩子們,我想把這句話送給你們,你們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

被愛包圍的日子

我也收穫了許多來自孩子們的愛。

孩子們的愛,是2023年的總結信裡悄悄寫下的“遇到了一個很好很溫柔的數學老師”“喜歡上了數學”;是每件外套的口袋裡總能摸出幾件孩子們送的“寶貝”和零食;是親手製作的卡片上的祝福,和花了大半天才找到的一株“四葉草”;是孩子們取得的點滴進步;是奔跑着的孩子們嘴裡喊着“老師好”而一閃而過的笑臉……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八”婦女節那天,一下課,就有好幾個學生飛奔下座位,向我遞上他們親手製作的卡片,甜甜地說:“老師,祝你婦女節快樂!”我既意外又感動。後來,我從其他老師的口中得知,前一天晚自習時,孩子們還向其他老師問起我喜歡的顏色和圖案,利用晚上的時間做好了這些卡片。那天,我還和他們講起國際勞動婦女節的來歷和意義,我看到了他們眼裡閃爍的光。下課後,還有一個男生趴在那裡寫着什麼,我好奇地湊上去一看,原來是一張送給媽媽的卡片。

“咚咚咚——”我辦公室的門常常被孩子們敲響。無論是受傷、身體不舒服,還是遇到了煩心事,孩子們總習慣第一時間來找他們的“數學老師”。我也樂於被孩子們需要和依賴,願意爲他們伸出一隻溫暖的大手。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我發現鄉村的女孩子們像一朵朵堅毅的小花,她們會一絲不苟地完成好老師的每一個要求,儘可能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她們會細心地留意到許多細節,她們會毫不吝嗇地向周圍的人釋放善意和愛;而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們卻顯得內斂羞澀許多,但他們的內心卻有充沛的情感和滿腔的熱血。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閃發光的地方,每一個小孩子都是大寶藏。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如今,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這一年,不僅僅是我陪伴孩子們成長,更讓我見山、見土地、更見自己;是永遠值得我反覆思考與回味的歲月。教育總是有滯後性的,個人的力量也總是渺小又微弱。在一些時刻,我也會迷茫,我的付出和努力又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呢?但是我逐漸明白,只要心安定下來,就會萌生出無可匹敵的勇氣和動力。但行好事,何必問前程?時間自會給你答案。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