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哈利波特》開始重映!這是我永遠喜歡它的13個理由
最近,在魔法界和麻瓜界都熱議着同一件事:《哈利·波特》系列的8部電影,從明天起要在電影院重映了!
圖丨giphy
雖然每一個巫師都聽着哈利的故事長大,雖然每一個麻瓜哈迷已經看了800次電影,但實在是按捺不住啊!實在是喜極而泣啊!
從在被窩裡打着電筒熬夜看書,到現在準備拖家帶口去看重映,到底爲什麼我們能喜歡《哈利·波特》系列20多年,並決定永生永世喜歡下去?
理由很多,很紮實!
魔法就是好!
研究表明,很多人都多多少少相信魔法。
先說助人的白魔法吧。
研究者讓參與者看一個運動員投籃,並且在精神上默默給運動員加油,或者想象運動員投籃失敗。結果——當參與者給予“精神祝福”且籃球投中時,參與者會感到自己確實有功勞。
圖丨giphy
再來說說黑魔法。
參與者拿到了一個巫毒娃娃和一根針,並且被告知這個巫毒娃娃代表了一個有邪惡品質的人(愛遲到、亂扔垃圾、製造噪音等邪惡品質)。接着,參與者被要求在“邪惡的人”在場時,刺穿代表他們的巫毒娃娃。
沒幾分鐘,就有“邪惡者”報告說自己頭痛,而參與者則認爲這個頭痛是自己插針引起的。
圖丨giphy
好吧,雖然投籃、頭痛,並不真的拜魔法所賜,但相信魔法,好歹會讓我們感到對生活有更多的控制力,爽!
看《哈利·波特》,我更有創造力了!
研究者真的研究了《哈利·波特》。
他們對4歲到8歲的孩子進行了實驗。先給孩子們進行了創造性思維測試,然後把孩子們分成兩撥看15分鐘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片段:一撥看有魔法的片段,比如會說話的動物、飛天掃帚、咒語和魔杖;另一撥看沒有魔法的片段,比如佩妮姨媽對哈利大聲嚷嚷。
看完電影后,研究者又讓孩子們參加了創造性思維測試。嘿!看了魔法片段的孩子,測試得分更高了!
麥格教授:那不是我創造力高嗎?丨giphy
首次掌握閱讀長篇小說的能力
《哈利·波特》系列可能是許多人讀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一共七部,中文版3055頁,274萬字。
快給小時候的自己鼓掌!
這要是換成別的書,哪個小朋友看得進去?丨小紅書/空肚食早餐
《哈利·波特》讓我更包容
實驗中的五年級學生填寫了一份關於移民態度的問卷;接下來的6個星期,小學生們閱讀了《哈利·波特》中有關偏見、包容的部分摘錄;之後再進行問卷填寫,這次他們對移民表現出了更多的同理心——尤其是強烈喜歡《哈利·波特》的小學生們。
確實,《哈利·波特》系列裡的主角三人組就來自完全不同的家庭,但他們都平等有愛地對待麻瓜、巨人、家養小精靈等被魔法世界蔑視的羣體,赫敏甚至創立了家養小精靈權益促進會!
嗚嗚嗚我的《哈利·波特》,你真的教會我太多!
所以家養小精靈沒有不喜歡他們三個的丨giphy
我也有呼神護衛!
《哈利·波特》系列裡,有一種黑暗的魔法生物攝魂怪。
攝魂怪是世上最醜惡的東西之一。它們在最黑暗、最污穢的地方出沒,它們在腐爛和絕望中生活,它們把和平、希望和歡樂從周圍的空氣中吸走。
對付攝魂怪的經典做法,是把所有意念都集中在快樂的回憶上,大喊咒語“呼神護衛”,以此召喚出代表希望、快樂、求生欲的守護神。
呼神護衛!丨giphy
其實這也是對抗抑鬱的方法呀!
首先,抑鬱症患者就傾向於把注意力集中於負面的事情,像遇上了攝魂怪。而他們的守護神之一,就是激活快樂記憶的能力,哪怕只是虛假的記憶。
其次,散發銀白色光芒的守護神,也對應了光照抵抗抑鬱的作用。早在1898年,人們就開始用光照緩解極地科考隊員在漫長冬季的抑鬱症狀——而且光療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
另外,吃巧克力也有助於抵抗攝魂怪,以及不高興的情緒,是吧?
美文共賞,作文都變好了
從文學角度來說,《哈利·波特》裡面很多語句都十分優美,特別適合中小學生當閱讀書目。
比如第一部中,海格來到海上小屋找到哈利,羅琳老師是這樣寫的(也有馬老師翻譯的功勞):
門口站着一個彪形大漢。他的臉幾乎完全被蓬亂的長髮和糾結的濃密鬍鬚掩蓋了,但你仍能看見他那對像黑甲蟲似的眼睛在頭髮下閃閃發光。
又比如小天狼星中咒死去的描寫:
小天狼星墜落的過程似乎十分緩慢:他的身體彎成一個優美的弧線,向後跌入了掛在拱門上的破爛的幃幔。哈利看見,他的教父墜入那道古老的拱門時,那張曾經英俊、現已消瘦憔悴的臉上混雜着恐懼和驚訝。
這些生動形象的語句,在當下網絡用語氾濫的情境下更迷人了。
光是聽BGM都能變聰明
聽音樂有助於長腦子似乎是個共識,比如孕婦會給肚子裡的寶寶聽莫扎特。
有研究者對1993年到2022年間發表的2057篇文獻進行元分析,發現古典音樂能夠顯著提高人們的認知表現,且對中國被試者的效果優於外國被試者,尤其對中國女性的效果最好。
《哈利·波特》裡很多配樂也都非常不錯的,雖然不太懂音樂,但也姑且歸類爲古典音樂吧。來,《海德薇變奏曲》走起!
BGM起!丨giphy
霍格沃茨沒有差生!
你發現了嗎,英國的魔法學校霍格沃茨裡,根本沒有差生!
哈利擅長黑魔法防禦術(後來作弊擅長了魔藥學),赫敏擅長預言課和飛行課之外的所有,羅恩是巫師棋高手,納威後來成爲了草藥學教授,西莫被麥格教授(向教授致哀)官方誇獎“很會玩炸藥”,你們的金髮少爺馬爾福,在二年級就用魔杖變出了一條蛇。
哥不錯吧?丨giphy
事實上,麻瓜世界的學校裡也沒有差生,只是我們擅長的東西不一樣。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能力領域,只是表現的形式、組合的方式、發揮的程度有所不同,並沒有真正一無是處的人。
挺下飯的
《哈利·波特》裡對食物的描寫,真的饞壞了小時候的我。
海格接哈利的時候:
粗粗的、油汪汪的、稍微有點焦的香腸。
巧克力加覆盆子和碎果仁冰淇淋。
哈利來到霍格沃茨吃的第一頓飯:
烤牛肉、烤子雞、豬排、羊羔排、臘腸、牛排、煮馬鈴薯、烤馬鈴薯、炸薯片、約克夏布丁、豌豆苗、胡蘿蔔、肉汁、番茄醬,而且不知出於什麼古怪的原因,還有薄荷硬糖。
韋斯萊夫人給哈利的禮物:
一打家裡烤的小圓百果餡餅、一些聖誕糕點和一盒果仁脆糖。
圖丨giphy
這些使小時候的我對英國食物充滿了嚮往,雖然後來……
相信“相信”的力量
哈迷們一定對書中所描述的信念的力量牢記於心,比如故事的主線,伏地魔堅信哈利是自己的一生之敵而非納威,這也使哈利成長爲了魔法界的傳奇。
A對B的期望,能夠影響B的行爲,最終使A的期望得以實現——這種效應叫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雖然聽起來很夢幻甚至有點神經,但期望效應已經被應驗了:很多研究表明,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智力發展、自信水平、自尊水平提高,都有很大幫助。
所以大膽去相信美好的事物、去期望美好的未來吧!(而不是像沒鼻子老妖怪一樣相信自己這輩子有個死敵)。
圖丨giphy
出醜又何妨?
《哈利·波特》裡的很多樂子,就是由人物出醜製造的。
首當其衝的肯定是納威同學:一出場就滿火車找蛤蟆;第一次上飛行課就摔斷了胳膊;被康沃爾郡小精靈拎起來掛在吊燈上;動不動就暈倒或住院。
其他人也不遑多讓,哪怕是最嚴肅的斯內普教授,也總是頂着一頭很油的黑頭髮。
斯內普教授唯一一次出醜,儘管也不是他本人丨giphy
但這些小缺點完全不影響我們喜歡他們,甚至讓我們更喜歡他們了。出醜效應告訴我們,在一些情況下我們並不特別喜歡完美無缺的人,而是喜歡偶爾會犯小錯誤的人,這些小錯誤讓他們顯得更加真實、親切、可愛。
明白了嗎?我們完全不用害怕自己表現不夠完美,真實的自己才最可愛!
瞭解英國文化和習俗
對英國的瞭解,大概就是從《哈利·波特》開始的。
哈利的初吻發生在聖誕節的槲寄生下——歐美聖誕習俗中,人們不能拒絕槲寄生下的吻(但可以像《老友記》裡的瑞秋一樣,說這是羅勒不是槲寄生);
韋斯萊夫人每年聖誕會給家人和哈利織毛衣,這可能是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新習俗;
敲敲木頭以避免厄運、交叉手指求好運;
他們很喜歡喝下午茶,烏姆裡奇的下午茶配小餅乾,海格的下午茶配硌碎牙齒的巖皮餅;
英國人真的好愛看球和去酒吧。
最最重要的,是成長與愛
《哈利·波特》傳達的核心思想,就是“愛是最強大的魔法”:親人之間超越生死的愛,朋友之間兩肋插刀的愛,師生之間舐犢情深的愛……
在愛的指引下,我們看到了哈利在7年中,從懵懂的少年成長爲敢於犧牲的英雄,而我們也在一遍遍閱讀、觀看《哈利·波特》中長大,每一次重溫,內心便更加豐盈。
謝謝《哈利·波特》,讓我們的心靈多了一個可以棲息的魔法世界,我永遠愛《哈利·波特》。
圖丨giphy
參考文獻
[1]Foy, G. M. (2015). Why Kids Love Harry Potter—and Hogwarts Schoo.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shut-up-and-listen/201508/why-kids-love-harry-potter-and-hogwarts-school.
[2]Kottasz, R., Bennett, R., & Randell, T. (2019). Post-series depression: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Arts and the Market, 9(2), 132-151.
[3]Pronin, E., Wegner, D. M., McCarthy, K., & Rodriguez, S. (2006). Everyday magical powers: The role of apparent mental causation in the overestimation of personal influ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 218-231.
[4]Ramirez, S., Liu, X., Macdonald, C. J., Moffa, A., & Tonegawa, S. (2015). Activating positive memory engrams suppress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ur. Nature, 522(7556), 335-339.
[5]Risen, J. L. & Gilovich, T. (2008). Why people are reluctant to tempt fat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5, 293-307.
[6]Subbotsky, E. (2011). Magical thinking in judgments of causation: can anomalous phenomena affect ontological causal belief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2(1), 123-153.
[7]Sun, Y. J., Xu, L. Z., Ma, Z. H., Yang, Y. L., Yin, T. N., & Gong, X. Y., et al. (2021). Health-related risky behaviors and their risk factors in adolescent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World J Clin Cases, 9(22), 6329-6342.
[8]Vezzali, L., Stathi, S., Giovannini, D., Capozza, D., & Trifiletti, E. (2015). The greatest magic of Harry Potter: Reducing prejudic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45(2), 105–121.
[9]陳麗君, 黃美林, 蔣銷柳, 汪新建. (2023). 聽古典音樂真的會變聰明嗎?基於廣義莫扎特效應的元分析. 心理科學進展, 31(12), 2232-2262.
[10]程明, 諶益華, 張宏耕. (2013). 光照療法對抑鬱症治療作用的臨牀研究. 現代診斷與治療, 24(16), 3608-3610.
[11]範麗恆. (2008). 教師期望效應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2]馮克誠. (2006).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與教育論著選讀.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3]林舉達, 鄒曉波, 陸蘭, 李雪潔, 林志雄. (2004). 光照結合氟西汀治療冬季發作抑鬱症.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10(4), 200-201.
[14]劉東歌, 肖晶晶, 劉宇昊, 王麗娜, 王潘燁, 姚琳. (2022). 不同強度光照對雙相抑鬱患者療效比較的隨機對照研究. 臨牀精神醫學雜誌, 32(5), 362-365.
[15]溫儒敏. (2019). 孩子們喜歡《哈利·波特》的N個理由. https://mp.weixin.qq.com/s/veDns4TGSjOR1TDS7v1wGA
[16]席居哲, 左志宏, WU Wei. (2012). 心理韌性研究諸進路. 心理科學進展, 20(9), 1426–
作者:Margaret
編輯:李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