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陳怡嘉高中聯考失常 理平頭表決心苦讀三年拚上臺大

照片提供:陳怡嘉

人美、有氣質,是名師、也是暢銷作家,初見陳怡嘉,很容易將她歸類到人生勝利組,但其實,光鮮亮麗的背後,有着超乎常人的努力。

陳怡嘉被粉絲暱稱爲「嘉嘉老師」,常上節目或公開演講,暢談教育觀點、讀書心法,也出過好幾本書。

很難想像,她小時候也曾經是「學渣」,曾考倒數第三名,還曾被同學霸凌、被老師放牛吃草,高中聯考時甚至慘敗,只得去讀夜間補校,後來才逆轉勝拚上臺大。

不過,正因有這段經歷,讓陳怡嘉相信:「自律」加「學習」的能量,是無限大的,只要願意改變,就有可能啓動更好的人生;不僅在日常課堂中傳授學生相關心法,近期她還出版了《自律學習力》,系統性的闡述該如何從瞭解目標、規劃行動、造就習慣,然後一步步朝夢想前進。

從小家境不寬裕,父母胼手胝足養三個孩子

陳怡嘉的成長經歷,對她影響很深。她回想,自己的家境並不寬裕,「我爸媽是開小塑膠工廠的,在做名片盒,每個名片盒的利潤,大概只有三到五毛,也就是說,一箱名片盒共1000個,頂多能賺50元,利潤薄、市場小、又競爭。」

從小就常在工廠幫忙的她,還記得,某一個颱風天,她陪爸爸送貨,從桃園開到臺北的路上,風雨交加,抵達後,爸爸臨停,她負責搬貨下車,身體都淋溼了…這還不打緊,交貨給客戶後,對方竟要她留下,幫忙整理倉庫。

「我原本就知道,爸媽賺錢不容易,但是到那一刻,我才驚覺,爸媽原來是這麼辛苦的賺錢,才能養我們這三個孩子,也才意識到,爲什麼平常吃飯時,他們總是把菜跟肉先讓給我們,自己則吃白飯配豆腐乳。」

父母盼她好好讀書,仍勉強送她進私立國中

雖然賺的是辛苦錢,但陳怡嘉的父母仍然很重視教育,每當她提出想買書、想補習之類的要求,父母總會盡力達成,甚至還送她去讀私立國中。

不過,知道父母很辛苦是一回事,能不能轉化成向上動力,又是另一回事了。

陳怡嘉回想,她從小就不是什麼學霸,成績一直挺普通的,升上五年級後,還被分到體育班,班上30個同學中,有20人都在狂練運動專項,剩下的10個人、包含她,就放牛吃草,那時她還曾被老師派去收「會錢」,日子過得很鬆散。

高年級的基礎不好,讓陳怡嘉進到私立國中後被狠狠重擊,「我記得,一開始我數學只有5分,其他科也超弱,總成績全班倒數第三;更慘的是,我選上了班長,但又不太會當,結果立刻就又被罷免了…」

曾考倒數第三,努力後成績慢慢有起色

當時,陳怡嘉自己也慌了,跑到補習班諮詢,很幸運的,碰上一位挺有良心的數學老師,那位老師告訴她,只要熟讀課本,然後每個題目都算三次,徹底弄懂,數學一定會進步。

就這樣,陳怡嘉開始土法煉鋼,理解觀念、熟練計算,成績慢慢有了起色,升上國二之後,她的班級排名也從倒數第三名,進步到前三名。

至於人緣呢,也默默的變好了,走出被排擠的窘境,「還真的像我爸說的一樣,只要謙虛、真誠,加上成績還不錯,就會有人『自動』來跟你當朋友了。」

談戀愛分心導致高中聯考失利,只得讀夜補校

正當一切都步上正軌時,陳怡嘉戀愛了,好不容易扭轉的局勢,也難敵粉紅泡泡,最後,她在高中聯考時慘敗,幾乎沒學校可讀,只得透過獨招,進到北一女的夜補校。

「起初,我真的很難過,尤其每天去學校,看到日校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只能讀『僞北一女』。」不過,她沒有陷在自憐的情緒中太久,她知道,三年後的大學聯考,是她最後的機會,若想逆轉勝,得即刻展開行動。

陳怡嘉思量,自己資質普通,自制力也不強,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北一女補校每天下午四點才上課,假若她白天都待在家,恐怕很難奮發,於是,她決定比照日校生,每天七點就到校讀書。

風雨無阻日日到校唸書,每年只休初一

家住桃園的她,要在早上七點抵達北一女,得五點起牀,再換三班公車,「我還記得,每天早上鬧鐘響時,天都還是黑的,家人都還在睡…我的意志力其實也不強,但爲了避免虛耗,我告訴自己,做就對了。」

早上七點到校自習,下午四點上課,放學到家後,已是午夜。這樣的鐵人行程,陳怡嘉撐了三年,連臺風天、甚至除夕與大年初二,也不例外,只有在大年初一時休息,因爲學校那天沒有開放。

不但如此,國中時曾因戀愛而搞砸課業的失敗經驗,太痛了,讓陳怡嘉決心不再重蹈覆轍,她跑去剪了個男生頭,刻意買超級寬大、3L的制服,搭配超大眼鏡,極力掩蓋住清麗的外表,希望「斬桃花」。

逆轉勝考進臺大中文系,如願當上國文老師

一個人苦讀,真的很孤單,「但如果我約了朋友一起讀書,對方想聊天、想睡覺時,我可能也忍不住跟着聊、跟着睡,對方想回家時,我可能也會想回家…我只好告訴自己,要定下心來,這份孤單寂寞,就當作成功前必得品嚐的苦澀滋味。」

這一切,在聯考放榜時得到了回報,陳怡嘉考上了第一志願:臺大中文系。

進到第一學府,她也並未大解放,而是繼續徜徉書海,因爲逆轉勝的可貴經驗讓她相信,繼續努力,才能擁有人生的選擇權。

一直想當老師的陳怡嘉,畢業後就成爲正式老師,到大安高工服務。後來她又考上了政大的國文教學研究所,讀在職專班,並在兩年後拿到碩士;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所平均畢業時間落在四到六年間,甚至有不少人壓線、到第八年才畢業,陳怡嘉是「兩年就畢業」的第一人,刷新所上紀錄。

考試不是全部,但「學習」是種能力的累積

任教已近20年,陳怡嘉觀察,現在有很多孩子資質不差,甚至挺聰明的,但卻被手機等外在誘惑影響,無法堅持到底,又或是缺乏動力,不知爲何要努力。

「我常告訴學生,考試乍看是成績的競試,但若看更廣、看更遠一些,這實際上是一個人從EQ、態度到學習方法的全面測試,是大人之路的預備,也是人生能力值的累積。」

若想成爲一個「自律學習者」,陳怡嘉分享三個切入點:

首先,要有意識的建立好習慣。以上課爲例,有人是無意識的、被動的,但也有人聚精會神,力求能完全聽懂、掌握關鍵;又例如晚自習,有人東摸西摸,也有人專注高效。

陳怡嘉強調,習慣是可以養成的,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依循,她在新書中就花了許多篇幅談這一塊。

其次,要用「終局視角」來看事情。陳怡嘉她總是建議學生,要多去幾所大學校園走走,親身感受看看,幫助自己想像未來的生活,慢慢勾勒出具體的目標。

目標明確後,再「以終爲始」來思考該累積哪些能力、需克服什麼障礙,並制定屬於自己的行動計劃;她強調,計劃要具體可行,得先要誠實面對自己,別好高鶩遠、也別妄自菲薄。

最後,是多想想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也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常問學生:『你的爸媽想起你時,會不會微笑呢?』從以前到現在,我也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學歷雖非唯一,但在求學階段的每一步好好紮根,對往後的日子總有助益,陳怡嘉強調,努力除了帶來成就,還能磨練出靈魂的韌性和生命的力度,讓自己升級成最好的版本。

延伸閱讀:

前青春期孩子在想什麼?親職講師醜爸:無論你是多棒的父母,就是要接受,孩子在心理上想跟你拉開距離

中、高年級孩子進入「前」青春期,爸媽好失落?諮商心理師:熟練3招,親子關係「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什麼樣的教養智慧,教出一家3「網紅」神老師、賽車手妹妹、電競主播弟弟?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