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健保總額少成長150億 王必勝迴應:較去年增加60億

健保明年總額成長不如預期,引發醫界不滿。(中時資料照)

健保明年總額成長不如預期,今年採過去4年醫療消費物價指數(MCPI)平均值,導致推估值被拉低,總額成長比舊公式少了150億元,引發醫界不滿,質疑是爲選舉「割韭菜」。社保司長商東福解釋,先前計算方式受景氣高高低低影響,曾有1年出現負值,醫界要求重新檢討,纔會改採4年平均。今年得出的成長率1.103%是最低標準,若因新冠疫情走向常態化,導致健保吸收的成本提高,醫界、相關單位也可在協商前提出計劃,增加成長金額。

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王宏育指出,近兩年物價波動厲害,理論上醫療服務成本,依過去計算公式,將會增加不少,成本增加,給付就要增加,是天經地義的。然而,不曉得是誰發明,將MCPI改以4年平均值計算,導致舊制2.952%的成長縮減爲1.103%,瞬間減少了150億元的總額費用,其中西醫基層就減少了23.52億。

王宏育表示,臺灣的醫療投資不夠,所有慢性病照護成績,尤其腎臟病、糖尿病、新生兒死亡率、癌症存活率等指標都輸給韓國,更不要說新加坡、日本。總統過去所答應醫界要增加的240億預算還沒下來,甚至都還沒有眉目,健保卻又減少預算,令他感慨臺灣的健保看不到光明的前途,無論如何努力,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北市聯醫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不滿地說,爲了明年要選舉,當然要降健保,「醫界死忠腦殘沒救,韭菜人選的第一人!」。臺灣醫院協會副理事長、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新冠疫情3年期間,政府在各種場合感謝醫界的付出,但解封以後,政府感謝的方式卻是降低明年的成長率,這是醫界忿忿不平的。

面對醫界的不滿,商東福迴應,健保總額低推估的計算,必須考量投保人口、老化、醫療成本增加(如人事、醫療器材、藥品等),進行綜合計算,但景氣高高低低,2年前甚至出現成本負債,因此政府被要求要重新檢討計算方式。經與醫界討論,才得出採取MCPI 4年平均值的結論。

商東福表示,1.103%的成長是最低標準,並非不能再增加。進入新冠後疫情時代,醫界擔憂許多感染者的治療將由健保吸收,導致點值被稀釋,面對這樣的特殊情況,醫界、相關單位其實可在9月總額協商前提出計劃,增加明年的成長範圍。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明年的健保總額相較於今年,不但沒有砍掉150億,而且應該還會增加60億以上,預計成長率會從今年的3.2%上升到4%以上。大家誤解的是「總額範圍」訂定下限(低推估)的部份,低推估計算公式今年有修改,原因是參數之一「醫療服務成本指數改變率MCPI」爲落後指標,且每年波動很大,醫療服務提供者代表要求修改。

該修改方案是由醫界專家提出,王必勝說,修改過程中,醫界、付費者代表、專家都有全程參與,並無明顯反對意見。算出的數字僅爲總額成長的範圍,實際總額成長比率還要經過協商,每年都大約在年底定案,過去結果大都接近高推估。考慮到CPI(消費物價)、Cancer(癌症新藥)、 COVID-19(新冠疫情)等「3C」因素,衛福部向行政院積極爭取明年總額成長4%以上爲目標,亦已獲得行政院支持。

王必勝表示,健保總額相關調整有其複雜嚴謹的機制,一般不熟悉此領域者不易理解。我們會持續向各方說明及溝通,但也有人藉此議題做無謂的政治操作,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