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龍少年》:你學習差,很可能是你的原生家庭差

《鳴龍少年》將《龍櫻》這個日系熱血向的故事,做了相對成功的本土化改編。

在《龍櫻》中,逆襲團考東京大學,是爲了證明自己,叩問的問題“學霸寧有種乎”?

《鳴龍少年》裡,逆襲團考青北大學 ,是糟糕的原生家庭讓他們沒有安全感,用名牌大學來給自己換一個新可能。

做翻拍劇,難度最大的就是需要編劇根據本土文化和時代環境,重新梳理人物的動機和性格。

說來容易,做好難。

比如在文化環境方面,中日兩國的審查制度就不一樣,日劇能拍的,國劇卻會成爲紅線(反之亦然)。

《龍櫻》第二集,櫻木建二給逆襲團打雞血,就說了世上的所有規則,都是既得利益的聰明人爲了獲得更大利益制定的(大意)。

因爲我們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這種臺詞不符合我們的國情,第一集,《鳴龍少年》做了個場面宏大的社會學實驗,揭開差生之所以成爲差生,很可能和原生家庭有極大的相關關係。

這種改動利於過審,看似更接地氣。

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真相是,“各種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甚至科學教育),暗含地以一整套有教養階級傳遞的知識、本領、表達模式爲前提。……它導致了這種特權者遊戲面前根本性的不平等。然而,每個人都得參加這一遊戲,因爲它以具有普遍性價值的面目出現在人們面前。”

雷鳴在第一集做的社會學實驗,就是在戳破殘酷真相,教育的遊戲規則,對家境富裕的孩子更有利,苦出身更容易成爲弱勢羣體。

富人家的小孩通常是鳴英的學生(重點中學),窮人家的則通常是龍海的學生(普通中學)。

兩所學校合併後,分爲桃李班和松柏班,兩者界限,也隱藏着貧富差距的殘酷現實。十一班的五位同學全部來自松柏班。被降到松柏班的江晴朗是唯一家境不錯的學生,其他四位都是苦出身。

爲了突出這些貧富差距帶來的衝擊,李燃那條線採用非常戲劇化的設定,住處被收回,無奈之下住在奶奶打工的家庭,富二代沈耀家中。

一個是出身優越的學霸,一個是家境貧寒的學渣,兩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設定,在第8集就顯得懸浮了。

第8集中,雷鳴化身蓋世英雄,幫李燃追債,李燃這麼心高氣傲的人,有點錢後會租個小房子,也很難再沈耀家住下去了。

然而,追債這條線只是爲了化解雷鳴和李燃的芥蒂,不負責解釋李燃的住宿問題——不這樣做,當然依舊是爲了用貧富差距來做戲。

我難以給《鳴龍少年》優秀的評價,一則它不是原創劇本,缺少動人的原創內容,二則人物形象和情節常有虛假過火的傾向。

用原生家庭來作爲個人命運不幸的來源,簡直是近十年來國產劇最流行的旋律,有這種創作風潮,歸根結底是因爲我們的國家正處於劇烈的轉型期。

簡單講,社會變化太快,以父母爲代表的上一代秉承的傳統價值觀並不能解決年輕人的當下問題。比如,父母認爲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之後就要催生,生一胎不夠, 還要多子多福。然而,生兒育女買房子,拼盡全力當社畜,用三十年的房奴生涯換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幸福人生,這到底值不值?

中國人的代際問題,成爲當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這種問題也反映在影視作品中。於是,近十年來出現的,以年輕人爲主要受衆的影視題材,很容易將父母作爲困境的象徵,《鳴龍少年》也未能免俗。雷鳴是這樣,程雨杉也是如此。

尤其是程雨杉,她的原生家庭簡直是集齊人間悲劇之大成,二婚親媽給色鬼後爸當免費保姆,父母共同打造重男輕女小家庭。同母異父的姐弟關係也很俗套,程雨杉天生王炸沒有得到很好地培養,弟弟是廢柴,卻佔有家中最多資源。

第三集,導演拍程雨杉家的早餐戲,從飯桌座次到鏡頭語言,很容易讓女性觀衆感到窒息。

《鳴龍少年》的編劇是女性,果然懂得講述女性困境。不過她爲了戲劇衝突,有些情節處理地有些過火。比如第10集,十一班放假三天,程雨杉早晨刷題,八點鐘就被媽媽喊去幫忙。

一個棋牌室,八點多就這麼忙,是不是太誇張了?

畢竟,在開頭前幾集,程家在這個時間點還能一家四口一起吃早飯呢。

有些情節經不起細看,有些細節細品才覺得好,比如江晴朗的父母線,乍一看母親是惡人,父親是慈父,事實上,江母焦慮的背後也隱藏着喪偶式婚姻,家庭教育缺失的現實。

文章的最後,我要吐槽網播平臺的騷操作很勸退。

本是一部翻拍劇,卻搞vip日更一集,Svip日更兩集那一套,我正式放棄追更了。

這是我第一次給《鳴龍少年》寫評論,也應該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