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王義桅:數位絲綢之路推動新型全球化
名家觀點》王義桅:數位絲綢之路推動新型全球化。(新華社資料照)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9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朋友圈」越來越廣,促進了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有力推動了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然而,少數西方國家始終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一帶一路」倡議,唱衰抹黑。眼下,西方一些人又從擔心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建設提升硬實力,轉而擔心「一帶一路」令中國新型軟實力脫穎而出。
日前,德國《經濟週刊》刊文稱,北京希望通過人工智慧使無紙化全球貿易成爲可能,並將全球經濟提高到一個新水準。如果中國IT企業和金融行業的企業也加入數位絲綢之路,就有可能孕育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軟實力。
王義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能吸引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參與,充分彰顯中國的軟實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魅力。數位絲綢之路事關中國在全球化的數位轉型中塑造規則、標準和模式能力,因此被西方一些人看作一種新型軟實力。
由此看來,西方一些人擔心的不只是今天,還有明天;不僅擔心利益,還擔心標準,鼓譟「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就是擔心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制定規則和標準,削弱其影響力。這種擔憂本質上仍是霸權主義心態。因爲他們很清楚,WTO沒有關於數位貿易這一新生事物的內容,存在「規則赤字」,所以擔心中國由此引領數位領域的規則制定。就像當初西方並不真正關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債務問題,而是藉債務說事,現在也並非真正關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位與綠色轉型,而是關心自己的影響力、主導權。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王義桅稱,正是基於這種心態,中國宣導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西方一些人憂心忡忡。不久前,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發表報告,認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落地已產生巨大影響,「跨大西洋同盟」在對抗中國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挑戰方面任務十分艱鉅。報告就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是歐盟應推動經貿關係多樣化,考慮深化同一些非傳統經濟體之間的聯繫。二是促進歐盟內部協調和市場統一,推進與中國脫鉤的目標。三是歐盟應基於「共同價值觀」,推進成員國之間以及同中東歐經濟體的和解與共融,更好應對外部「威權主義」對歐盟團結構成的挑戰。四是畫定「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PGII)計劃、「全球門戶」倡議及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等機制的不同角色,更好制定跨大西洋政策應對「中國地緣挑戰」。五是積極鼓勵私營部門參與全球競爭。
王義桅認爲,這反映出的不只是西方慣有的傲慢與偏見,更將其繼續主導世界的企圖暴露無遺。西方不去反思「一帶一路」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就在於多數國家希望消除歐洲殖民體系、戰後美國霸權體系的負外部性。中國此前的軟實力也好,新型軟實力也罷,都是因爲「一帶一路」倡議應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西方一些人一些國家如果真心關心世界,就應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沿線人民,而不是抱怨、污衊和抹黑,甚至拉幫結派搞小圈子、製造分裂。
王義桅強調,未來的世界怎麼樣,很大程度上不再取決於西方多麼先進,而是大多數國家取得怎樣的發展成績,各國人民如何共同發展。所謂的中國「軟實力」,是世界因爲「一帶一路」而變好的客觀結果,並非中國主動追求的目標。共建「一帶一路」的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自然包括全球化的數位化、綠色轉型如何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數位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方興未艾,是新型全球化的寫照。
王義桅指出,中國軟實力與西方軟實力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中國不主導,不自以爲是地干涉他國內政、不按照先驗論改造世界,而是尊重他國,強調發展戰略對接,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真心推行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西方之所以擔心數位絲綢之路推廣無紙貿易、區塊鏈技術打造的數位貨幣和數位貿易模式,就是因爲這些新技術、新模式是去中心、去霸權的,這與中國理念高度契合,於是與更多國家產生共鳴共振共情罷了。西方不反求諸己,睜眼看世界,反而緊盯所謂「中國軟實力」,只會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