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怕吃粿條 毒物專家:目前看來「寶林獨有」

毒理專家招名威(右)表示,唐蒼蒲伯克氏菌的化學結構很穩定,就算大火炒,也無法破壞。(圖取自《新聞放鞭炮》)

國內出現首例米酵菌酸中毒案,許多民衆都不敢吃粿條、河粉。專家指出,若是河粉類的食品有污染,就不會只限於「寶林茶室」,而是所有通路的餐廳都會出現個案。目前看來,此次事件是「寶林獨有」,因唐蒼蒲伯克氏菌會在室溫生長,若放在潮溼環境、沒有及時冰起來,就會滋長,進而產生致命毒素。

「寶林茶室」案通報數持續上升,截至昨日,共2人死亡、5人重症。毒理專家招名威接受《新聞放鞭炮》採訪指出,食物中毒致死的關鍵在劑量與毒性,假設每盤的毒量相同,有人吃完,有人只吃一部分,吃得多的人就會比較嚴重。若毒性猛烈,也會造成短時間內就發病。

招名威表示,此次的食物中毒案,共通點就是吃了河粉和粿條。其中一名過世的6旬男子並非一個人用餐,而是與同行的2位友人一起,朋友吃的是炒麪,後來沒事,他卻有事。很明顯地,這個毒素不是廣泛在「寶林」的食材裡,但也絕對不會憑空冒出來。

唐蒼蒲伯克氏菌的化學結構很穩定,就算大火炒,也無法破壞。對於最近不少民衆都不敢吃河粉、粿條,招名威提醒民衆別太擔心,若是這類食品有問題,就不會只限於一家「寶林茶室」,而是所有通路都會出現個案。

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也說,現在看起來,中毒事件是寶林獨有。若食材買來,放在潮溼的環境,沒有及時放入冰箱,都可能出問題。即便如此,面對中毒案,包含媒體、公衆在內,都應持守「無罪推定」原則,若沒有任何SOP表示醫師要如何治療、沒有SOP告訴業者如何保存,就是沒有人犯罪。目前看來,較明確的問題是餐廳沒有責任險,已違反《食安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