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籲老人福利法正名高齡權益法 衛福部長允諾研議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表示,臺灣高齡化進展很快,自己擔任衛福部長時,還是高齡化社會,擔任政委後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記者林琮恩/攝影

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達766萬。在長者權益的方面,仍面臨諸多不平等。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今天舉辦30週年記者會,爲推動長者平權,倡議將「老人福利法」正名爲「高齡者權益保障法」,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醫療使用「高齡」代替「老人」已很常見,會請相關單位共同研議,使用更適當的名詞。

截至今年7月,臺灣老人人口數已達440萬2398人,佔總人口數18.81%。邱泰源說,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政策如何兼顧社會發展,並維護個人權利,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爲迴應人口結構變化及高齡者多元需求,政府致力於提供預防保健與長照服務。

邱泰源說,政府已設置並設置4916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餐飲服務及健康促進活動,讓老人在熟悉的社區安老,衛福部今年投入800餘億預算,未來將持續推動長照3.0,以「醫療結合長照」爲主軸,除建構良好的醫療體系,也要整合社福資源,建立整合性的照護體系。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表示,臺灣高齡化進展很快,自己擔任衛福部長時,還是高齡化社會,擔任政委後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政府希望將長照打造爲一項「希望工程」,而不是「老人工程」,未來社會上沒有老人、年輕人之分,只有健康的人、不健康的人,大家共同往第三人生邁進,長者可將工作經驗與知識,與社會分享,政府則有責任整合醫療、社區服務、機構資源等,讓長照政策更有效率。

老盟理事長方力修說,希望老人成爲社會的資產而不是負擔,在臺灣每個角落發揮效益,爲達此目的,需要政府、全民共同努力,打造高齡友善社會,共同將臺灣打造成能讓長者快樂、健康、有智慧且有尊嚴的「老人福利國」。

此外,爲迴應獨居老人增加趨勢,邱泰源說,衛福將部推動強化獨居老人關懷服務計劃,提供關懷支持服務,並結合智慧科技工具提升居家安全,讓高齡者可以在社區中安全、安心、安養、安定與安居,政府也會持續突入經費,在臺灣建立樂齡、幸福的高齡社會。

老盟秘書長張淑卿則點出目前長者的生活困境,在行動權與交通權方面,現有的大衆交通工具設計常見不符合高齡者需求,或是數量規畫上明顯不足,例如低底盤設計公車有利於長輩,卻數量不足;在社會參與上,儘管鼓勵長者擔任志工,但許多志工計劃的意外保險設有年齡限制,使得高齡者參與受限;就業權方面,雖然憲法保障每個人的工作權,但高齡者在求職市場上常被忽視,難以獲得工作機會。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醫療使用「高齡」代替「老人」已很常見,會請相關單位共同研議,將「老人福利法」正名爲「高齡者權益保障法」。記者林琮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