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細胞治療和再生醫學 醫療新曙光
第三屆「臺灣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暨再生醫學發展論壇」活動盛況。 圖╱天明製藥提供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從預防慢性疾病到治療,仍有許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第三屆「臺灣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暨再生醫學發展論壇」首次在臺中亮相,活動由天明製藥、臺北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主辦。2023年是臺灣細胞治療重要之年,臺灣也是全球第二個合法收案的國家,目前全臺細胞治療技術收案超過1200例,免疫細胞治療超過千例、幹細胞收案216人次。天明製藥董事長詹詠寧致詞時表示,因爲意識到免疫細胞治療和再生醫學爲癌症等嚴重疾病的治療帶來巨大突破。天明製藥秉持傳統中藥良方及現代科學,以NK自然殺手細胞技術、臺北中山醫院醫療服務與GTP製備中心的健全努力,爲病患帶來了更多的希望和潛在的治癒機會。
本次論壇關注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修補再生脊髓損傷、外泌體促進再生機轉、精準預防失智,慢性病與相關免疫疾病,集結多位醫學中心教授級專家分享,聚焦抗癌免疫細胞治療、再生醫學實際治療進展的重要突破。
楊昆德教授:
整合幹細胞與胞外體
精準健康抗老
馬偕醫院楊昆德教授長期投入MSC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研究已經超過20年,尤其老人的三大天敵是慢性發炎、高重症感染率提高、癌症高死亡率,這些都跟外泌體及免疫力息息相關。外泌體的特性,具有抗發炎、抗退化疾病治療作用,促進再生機轉。例如從尿液的外泌體,可以預測早產及相關老化指標,而免疫細胞治療不僅可以提早使用外泌體在治癌佈局,MSC也具有早期替代器官移植的應用。如果說網路將迎向WEB 3.0,生物3.0則可能走向Exosome(外泌體)的研究,未來預估將有2兆美元的市場潛值。
曹昌堯教授: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重大突破
曹昌堯原是胸腔科醫師,卸下副校長職位後,近三年幫助中山醫學大學設置細胞治療中心。曹昌堯表示,病人多數爲常見的癌症治療,包含胰臟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透過直接使用免疫細胞治療。人體因爲有免疫防禦機制,大部分異常細胞會被免疫細胞殺死,少數癌細胞因不同機轉逃過免疫細胞的「檢查」,免疫細胞的研究因而對未來醫療發展十分重要,當中的樹突狀細胞,通常暴露於環境中的組織:例如皮膚、鼻子、肺、胃和小腸的上皮組織,訓練出具記憶的T細胞和B細胞之後,纔能有效對抗疾病入侵,例如新冠肺炎疫苗的機制,便是把抗原打入樹突狀細胞而得來。
李冠德教授:
CAR-T治療
有望年底通過健保給付
CAR-T免疫細胞治療,目前全球最著名的案例首推艾蜜莉。她是世界上第一個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血癌病人,在2010年5歲大時得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原本已經宣佈病危,但在2012年時,打了CAR-T之後二個月,卻再也查不出白血病細胞而痊癒,這十年期間她也分享每年的「近照」讓全球知曉她的健康情況。CAR-T免疫細胞治療的原理,利用嵌合抗原受體(CAR),將T細胞改造爲CAR-T細胞,便能直接認得腫瘤細胞進而攻擊它。臺中榮總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中心主任李冠德指出,目前整個療程約需1200萬元,絕大多數國人都無法負擔,CAR-T目前雖侷限於白血病和淋巴癌的治療,但年底有望通過健保給付後,對血癌和淋巴癌病友及家庭必是一大福音。
陳子勇院長:
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
癱瘓不再束手無策
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表示,過去20幾年來,脊髓損傷的治療一直沒有很好突破與進展,病患需終身依靠輪椅行動,依據全民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每年每萬人約有2.46人發生脊髓損傷。尤其脊髓損傷通常不容易再復原的原因,是斷掉的脊髓會產生疤痕及抑制神經再生的機制。
陳子勇說,癱瘓不僅影響個人生命,亦會對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負擔。所幸透過骨髓間質幹細胞中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治療的方式是從患者體內抽取骨髓後,由專門的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再以精準定位注射的方式打回體內,讓受損的脊髓慢慢再生長。
影響細胞治療的因素當然很多,包含年齡、機轉、截斷面、MSC施打的時機、劑量和頻率等等,不過可以確信的是,神經再生將不再是夢想。
曾文毅教授:
全腦精準檢測
讓失智症提早發現
在臺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3人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預防勝於治療,其中掌握腦齡差是客觀因素。其中腦年齡是利用大量腦影像透過人工智慧訓練出來的數學模型,上頂醫學創辦人/臺大醫學院光電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曾文毅,分享再生醫學與全腦精準檢測技術。透過MRI檢測與AI技術透是腦部健康,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全方位着手,增進記憶、改善大腦老化狀態,進而擺脫失智威脅。
賴基銘院長:
天明製藥攜手亞東醫院
開發TIL腫瘤治療新指標
腫瘤微環境是免疫戰場,充斥各種抑制免疫的細胞,而TIL(腫瘤浸潤淋巴球)表現較高,通常伴隨較佳的預後,有望用於多種實體瘤,除了黑色素瘤以外,還有大腸癌、直腸癌等,都是TIL治療的強項。1988年,TIL第一次用在惡性黑色素瘤治療,治療過程是將腫瘤組織切成小碎片後,抽取組織上的淋巴球,加特定細胞激素培養,經過二到四周產生3,000萬到5,000萬細胞培養。
臺北中山醫院天明細胞治療中心院長賴基銘表示,目前天明製藥與亞東紀念醫院合作TILs免疫細胞治療臨牀試驗,依特定癌症的TILs的表現特徵與分離擴增特性進行試驗,如培養成功,預計安排恩慈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