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震颶風承保 太平再保險發行巨災債券募集3500萬美元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2025年1月2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公告稱,旗下子公司太平再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再保險”)在中國香港發行了亞洲首隻雙風險、雙觸發機制巨災債券。
“巨災債券作爲一種新型風險管理工具,將巨災保險風險通過證券化轉移至資本市場,有助於提高保險市場對巨災風險的承保能力,形成多層次的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巨災債券與傳統金融工具的相關性較低,也爲資本市場投資者提供了分散風險的投資選擇。”中國太平方面稱。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此次太平再保險通過特殊目的保險公司Silk Road Re(絲路再保險)發行以中國地震和美國颶風爲標的風險的巨災債券,募集資金3500萬美元,期限三年,分別以參數、行業損失指數爲賠償觸發機制,爲標的風險提供全額抵押保險保障。
中國太平方面表示,此舉是中國太平支持中國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功能的重要舉措。
“雙支柱”風險分散機制
2025年1月2日,中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以下簡稱“香港保監局”)官網也披露了太平再保險發行巨災債券一事。
香港保監局稱,太平再保險透過一間特定目的保險公司Silk Road Re Limited(即絲路再保險)發行巨災債券,發行總額爲3500萬美元,由2025年1月1日起的三年內爲美國的具名風暴及中國內地的地震提供保障。
據悉,香港致力於發展成爲國際領先的風險管理中心,香港特區政府自2021年推出ILS特定監管制度以及資助先導計劃,吸引全球保險企業以及其他機構來港發行ILS,期望將香港打造爲發行ILS特別是巨災債券的理想地點,目前已有6只ILS產品在港成功發行。
太平再保險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發行債券同時爲中國地震和美國颶風的雙風險提供保障,兩個風險分別採用參數觸發機制、行業損失觸發機制,在亞洲屬於首創。主要是基於公司全球產險業務組合和風險管理的需要,希望通過首隻巨災債券的發行,爲主要巨災風險暴露地區的業務提供進一步保障。雙觸發機制是綜合考慮中國地震和美國颶風的風險特點所設計的,亦符合國際資本市場的偏好。”
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通過發行巨災債券,太平再保險得以構建傳統再保險和保險風險證券化‘雙支柱’風險分散機制,完善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增強巨災保險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務行業可持續發展。”
支持保險風險證券化探索
隨着全球極端天氣頻發,以巨災債券爲代表的保險連接證券(ILS)愈加引發市場關注。
據悉,巨災債券可以覆蓋不同自然災害風險類型,包括風暴、地震、洪水、野火、颱風等;巨災債券通常涉及兩種及以上災害風險。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包括巨災債券在內的各種保險連接證券,存量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佔整體再保險行業總資本供給的16%左右。其中,巨災債券是佔比最高的一種保險連接證券,佔比40%左右。2023年,巨災債券餘額約450億美元,發行量164億美元,近十年增速爲7%。
亞洲是自然災害高發地區,隨着風險累積的上升,亞洲巨災債券市場存在巨大發展機會。2019年開始,中國香港積極推廣巨災債券,不斷完善監管框架,2021年推出專屬規管制度及資助先導計劃,爲每筆巨災債券提供最高1200萬港元的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巨災債券具有風險調整後回報較高、與主要金融資產相關性低、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風險暴露較小、高票息收益等優勢。
根據Artemis數據,2002年至2023年,巨災債券的年均投資收益率爲7.1%,高於市場大部分金融資產,且波動性相對較低。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也表明,在其過去發行的30只巨災債券中,僅6只被觸發付款。巨災債券以其優秀的期望收益率和分散化配置工具屬性贏得市場青睞。
從國際經驗來看,保險市場的巨災風險證券化通常要建立在巨災保險發展比較成熟的基礎之上,而我國巨災保險目前還處於局部試點階段。加快培育我國巨災債券市場,有助於實現保險市場與債券市場良性互動,提升巨災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
在2024年1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公開表示,將開展保險風險證券化探索,挖掘再保險需求。2024年8月,在答覆全國政協委員關於加快試點推進保險風險證券化的相關提案時表示,支持保險公司根據自身風險管理需要,開展保險風險證券化實踐探索。
金融監管總局公開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分兩步推動保險證券化工作。短期內,支持保險公司開展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根據自身風險管理需要在香港發行保險連接證券,積累發行經驗,提升風險管理水平。中長期內,總結樣板經驗,深入開展調研,對保險連接證券發行的法律基礎、監管政策進行國際比較研究,探索構建多層次保險風險分散體系。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