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被問「怎麼解決難題」...舉實際經歷卻落選 外商主管教戰3思路回答

面試時最重要的是,用簡單的方式讓對方瞭解自己的價值。面試示意圖/ingimage

之前有一次面試時被問了這題「你遭遇過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然後你怎麼解決?」我還真的想了一個最困難的問題,然後光是解釋背景就花了半天。

後來給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方法,但是因爲太多地方需要解釋,導致引來面試官各方面的砲火提問。

加上我執着在對的答案的情況下,覺得就是要爭到底,最後面試不歡而散。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爲我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做過的經驗而且並沒有錯。

可是回頭想,這樣和一直想去的工作失之交臂好像有點可惜。

爲什麼這個問題會被設計出來?

這個問題除了考驗受試者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外,主要想要了解的是應徵者的應變能力和執行時候的思維。

其實在科技業中,產業變動速度因爲很快,不容易控制的變因比較多,所以基本上幾乎可以確保事情不一定會造着計劃走。

這時候就很考驗受試者能不能判斷問題的本身,提供對的思路方法,以及決定要和誰溝通。

問題要解決不難,反正時間到了資源夠了都能迎刃而解,但是怎麼漂亮的解決不一定所有人都做得到。

面試官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我在問這個問題時會考慮到的有包含,定義問題的能力:我會期望應徵的人清楚的跟我解釋問題的背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遭遇了什麼問題。

因爲Context is everything,有時候相同的問題套用被同的背景會決定問題值不值得被解決。

描述解決辦法的思路:再來我會想知道受試者怎麼思考解決問題的流程。如果是在履歷上寫得很漂亮但是沒有實際處理過事情的人,來到這個環節就會被拆穿。

而經手多次這個問題的人答案可以像行雲流水一般,慢慢的抽絲剝繭解釋環節,這樣我就會知道答案的深度。

處理最困難的變因:最後我會想知道遭遇到困難時,是否有考慮到「人」的因素。因爲人永遠是問題中最難控制的部分,所以判斷誰必須要參與以及設定好對的期望值也是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如何回答?

以產品太熱銷來做舉例回答:

利用SCQA架構問題:SCQA是麥肯錫常見的思考問題方法,由Barbara Minto創造的。透過背景,困難點,解決的問題和提供的答案以線性的方式呈現思維快速的帶出解答。

舉例:產品超乎預期的熱賣(PS5),但是手邊同時有好多件專案在執行。不可能同時做到所有專案的情況下,我們重新審視優先順序,然後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後用不同的方法彌補時間的緊急程度。

接着用STAR解析答案:有了剛剛的問題背景之後,可以繼續延伸背景然後開始解釋解決辦法。用STAR的架構說明經過了優先順序的討論。

舉例:我們想到可以增加產能(加開產線)、減少銷售量(不要再打廣告)、給予顧客對的期望值(說明多久可以收到)。這樣可以降低庫存差,同時達到好一點的顧客滿意度。

最後提到利害關係人:有了判斷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後,最後一片拼圖就是提及人的配合。

舉例:在解決問題中除了和顧客溝通以外,我們還需要行銷部門的幫忙,減少行銷預算。而且還得請產線加班,來追趕需求。最困難的是重新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人力配置。

在問題之外,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協同效應(Synergy)?

我學到的經驗是「不要真的挑最困難的問題和困難的方法」,面試不是要把面試官考倒證明自己高人一等。

面試是爲了用簡單的方式說服對方自己的價值。

Just because the problem is complex, doesn’t mean we need a complex solution。

愈是能夠把複雜問題拆解成淺顯易懂的方式,愈高明。

然後不一定要給最正確的答案,因爲面試官最在乎的是思考流程。

如果真的被抓到把柄一直被攻擊(面試官深入的提問),可以學會退一步重組思維,展現自己的應變能力,從開始反問一些面試官clarifying question來緩和氣氛。

說明自己的思考步驟是怎麼得到這個答案,而不要意氣用事的說「我做過,所以我知道」

這樣挑選自己真的能夠解釋自己處理過的困難問題,加上組織自己的溝通方式讓面試官簡單的理解,就可以帶到問題以外的商業價值。

◎本文內容已獲彼得的外商隨筆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