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養寵”,不應成爲商家的套路

原標題:“免費養寵”,不應成爲商家的套路

“免費領養”“低價領寵物”……看着櫥窗裡原本動輒數千甚至上萬的可愛貓狗,現在可以低價甚至免費帶回家,你是否會心動?近日,“養個貓卻背上一屁股貓債”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當下,養貓養狗是當下不少人獲取陪伴和溫暖的渠道之一。而一隻品種較好、血統較純的寵物往往賣價不菲,讓很多愛寵人士望而卻步。“免費領養”這一噱頭正好擊中了這些愛貓愛狗人士的內心:只需月存幾百元在指定商城購買寵物用品,就可以免費領養一隻寵物。

然而,寵物“免費領養”中的套路卻讓不少愛寵人士深受其害:免費領養,就會被迫綁定各種消費要求;有的寵物貨不對板,寵物用品質量低劣等情況投訴無門;有的寵物在合約期內死亡,而商家卻以簽訂了合同爲由繼續扣款。有分享自己“慘痛經歷”的網友自嘲道:“貓死了債還在。”

“有買賣就有傷害”,不少被販賣的貓狗的背後是長期被關、反覆交配和生產,成爲無良繁殖場的收益。因此,“以領養代替購買”是當下不少愛寵人士所倡導的一種新興的寵物獲得方式——既能夠幫助流離失所的寵物,同時傳遞了愛心、減少對活體貓狗繁殖買賣經濟的鼓勵。

這本是一種有愛的模式。但要看到,當下的寵物市場還存在一定的隱性消費套路,也缺乏相應的監管機構和監管細則,一些正規公益領養平臺信息不透明,對於初次養寵人士來說沒有渠道和信息。因此,有些商家用“0元購”當做噱頭吸引消費者,變成了他們牟取暴利的手段,消費者便落入因所謂協議而變相消費的圈套中,而這種消費以領養之名是不易被辨別的。

寵物有別於一般的商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人與寵物之間容易產生高於金錢的情感聯結,因此領養寵物本是一件需要審慎思考、雙方自願的雙向選擇的情感傳遞。商家打着“免費領養”的旗號給消費者“挖坑”,是消費陷阱,更是披着溫情外衣的情感陷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養寵”大軍。以“寵物”爲噱頭盈利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從“寵物盲盒”到“免費養寵”,這類拿捏了消費者愛寵、獵奇心理的消費模式層出不窮,不但傷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寵物生命的無視。而目前,對於寵物行業的管理僅在民法典和治安管理處罰法中有零散條款,相關國家層面的專門法律和行政法規應儘早完善。

“犬喜人歸迎野路,鵲營巢穩佔低枝。”自古人類與動物之間便能跨物種共情,我們也從寵物身上收穫了純粹的快樂與幸福。以愛之名去領養,而非以領養之名去牟利,讓愛心真正得以傳遞,讓寵物真正得以安居。(朱曉帆)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